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金代著名詩人、史學家。
祖籍北朝魏代鮮卑貴族拓跋氏,為唐詩人元結后裔。
生父元德明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喜愛杜詩,推崇蘇、黃。
繼父元格做官于掖縣、冀州、陵川、略陽等地,常攜好問赴任。
其師郝天挺引導他潛心經(jīng)傳、留心百家、刻苦學詩,對其成長影響很大。
七歲能詩,人稱“神童”。
興定五年(1221)進士及第,不就選。
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材郎,充國史院編修。
后歷官鎮(zhèn)平、內(nèi)鄉(xiāng)、南陽縣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
金亡后二十余年間,潛心編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
元憲宗七年(1257)九月卒。
早年有志于經(jīng)世治國,壯年時曾自負“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可以崇高節(jié)而抗浮云”。但長期的懷才不遇和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使他逐漸清醒,出仕和歸隱的內(nèi)心矛盾開始加劇。
遺山涉足于詩、詞、文、散曲和筆記小說等文學的各領域,尤以詩的成就為最高。
他的詩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其中反映當時人民飽受天災人禍之苦的作品,真實具體,富有感染力。
詞則被譽為金朝一代之冠,以蘇、辛為典范,博采眾長,兼有婉約、豪放等諸種風格。后人評贊其詞“樂章雅麗,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煉句”。
尤以兩首《摸魚兒》最富藝術魅力,“恨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和“?菔癄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等皆是哀婉動人的佳句。
文藝評論的代表作《論詩絕句三十首》流傳很廣,強調(diào)詩歌的內(nèi)容,同時重視藝術成就和詩人的品德,看是否能從大處著眼而不流于褊急,認為好詩應該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邁的風格,反對綺靡纖麗的詩風,對后世影響頗大,尤其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之句十分膾炙人口。
散曲今存九首,其中《[雙調(diào)]小圣樂 驟雨打新荷》小令為一代名曲,號稱是“變宋詞為元曲”的開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相關文章:元好問詩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