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梧州市2019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語文試題卷及答案

[移動版] 佚名

2019年廣西梧州市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 語文試卷

(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28分)

(共14小題,均為選擇題,每小題2分) 積累運用(1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lián),牽動著陽光的彩棱(léng)鏡。

B.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wù)兀窮年,瀝(lì)盡心血。

C.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八千觀眾一齊翹(qiāo)首而望,屏(bǐn)息斂聲的一剎那。

D.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xiè dú)職業(yè)之神圣。

華語網(wǎng)說明:網(wǎng)頁文檔僅供預覽,為TXT無格式文檔,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2.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有些人有一種錯覺,似乎優(yōu)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

B.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C.人們挖了水渠,農(nóng)場邊上,楓樹林里,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泉水,澆灌著周圍的薄荷。

D.它們在龍槽兩邊的攤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孱孱成溪。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新時代中國青年,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B.一些商家抓住“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的熱點,在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C.北京世園會上,美輪美奐的中國館園區(qū)以“生生不息,錦繡中華”為理念,展示了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

D.每年秋天的日落時分,一群白鷺在西江江面上飛舞,浮光掠影,與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相映成趣。

4.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今年以來,中國在量子信息科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發(fā)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

B.梧州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團結(jié)工作融入全市經(jīng)濟發(fā)展大局中,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jié)進步的時代新征程。

C.“五一”期間,通過營造良好環(huán)境、加強宣傳引導等方式,我市倡導的文明出游活動取得了不錯效果。

D.梧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得到很好的保護、傳承與開發(fā),如藤縣禤洲舞獅已被打造成為梧州的文化名片之一。

5.給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p>

①雕刻以靜體傳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這種分別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見。

②雕刻塑像本來是無言的,也可以拿來說明無言之美。

③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所謂怒目,便是流露;所謂低眉,便是含蓄。

④所謂無言,不一定指不說話,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⑤凡看低頭閉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別深刻。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

6.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并固定為成語,活躍在現(xiàn)代漢語中,如“溫故知新”“不恥下問”“當仁不讓”等。

B.端午,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認為,該節(jié)日與紀念屈原有關。端午習俗有喝菊花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茱萸等。

C.“君與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常用的謙辭還有:家父、舍弟、鄙人、勞駕、賞臉、寒舍等。

D.《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

7.下列關于名著內(nèi)容闡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尼摩船長常能運用科學知識帶領大家脫離險境,如當鸚鵡螺號遭遇土著人圍攻時,尼摩船長將電通到船的鐵梯扶手,土著人觸電后嚇得魂飛魄散退走了。

B.《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說的是為了促成孫、劉聯(lián)合大業(yè),諸葛亮跟隨周瑜來到江東,與江東眾謀士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

C.“我是大火中的一點火星,趁生命之火沒有熄滅,我投入火的隊伍、光的隊伍,把‘一’和‘無數(shù)’融合在一起,為真理而斗爭。”出自艾青《光的贊歌》。

D.傅雷關注孩子的成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意志消沉時,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來啟發(fā)他,希望他能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

二、非文學性文本閱讀(6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對語言文字保持敬畏

李思輝

①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一句話令人難忘:“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誠然,文字是一個民族最堅實的屏障。而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

②為什么中華文明成為唯一不曾斷代的古文明,包括漢語漢字在內(nèi)的漢文化不斷接續(xù)發(fā)展是一個重要原因。書同文,語同音。漢語漢字源遠流長,每一個字詞、每一個發(fā)音都有一定的標準。捍衛(wèi)標準、糾正錯誤,就是在捍衛(wèi)漢語漢字的純粹性,確保它們上承先民文化道統(tǒng),下啟時代語言美學。

③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不僅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社交空間,也給了語言文字更寬闊的表達空間。層出不窮的“網(wǎng)言網(wǎng)語”滿足了個性化表達的需要,各種舶來詞、縮寫、簡寫,形成了一些新的語言文字搭配方式,讓我們看到了語言文字與時俱進的活力。然而,網(wǎng)絡上的個性表達是一回事,媒體的傳播又是另一回事。

④媒體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它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必須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領者。某個詞語發(fā)音如何,某個字詞該怎么搭配,乃至某個標點符號該怎樣使用,媒體的用法是人們眼中的“標準答案”。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名媒體從業(yè)者,包括編輯、記者、校對等等,客觀上都是人們的“老師”,需要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責任感、使命感,保持對語言文字的敬畏。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