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鍚嶈憲闃呰 绐楄竟鐨勫皬璞嗚眴鍦ㄧ嚎闃呰 銆婂彶璁般€嬪湪绾块槄璇讳笌缈昏瘧 鑰佷汉涓庢捣鍦ㄧ嚎闃呰 涓€冩暎鏂囬槄璇婚闆嗕笅杞� 涓€冭鏂囪瘯鍗蜂笅杞�
銆婃湞鑺卞鎷俱€嬪湪绾块槄璇� 娴峰簳涓や竾閲屽湪绾块槄璇� 銆婇亾寰风粡銆嬪湪绾块槄璇� 鏈辫嚜娓呮暎鏂囬泦 2024涓€冧富棰橀槄璇�41鍒� 涓€冭鏂囧垎绫绘眹缂栦笅杞�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9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移動版] 佚名

2019年河北省初中畢業(yè)生升學文化課考試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8頁,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卷前將密封線左側的項目填寫清楚。

3.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簽字筆或圓珠筆書寫。

第 一 部 分�。�1~4題 20分)

1.在下列橫線上填寫出相應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有異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賣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寫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態(tài)。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義正詞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實質。

(4)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4分)

章魚是一種海洋肉食性動物,以捕食魚蝦為生,由于沒有脊椎,章魚的身體異常柔軟,可以靈活地變形,為它的捕食活動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在發(fā)現獵物時,章魚會偽妝成一塊長滿苔蘚的石頭藏身在珊瑚的縫隙問,或者把自己塞進海螺殼里潛伏起來,等猜物靠近后,就迅速撲過去,用布滿吸盤的觸手纏住獵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這段文字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__應改為______   ②______應改為______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試卷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對過的doc試卷,請點此下載。

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住宅旁邊常栽種桑樹和梓樹,后來就用“桑梓”指代家鄉(xiāng)。

B.“晉太元中” 中的“太元"、 “元豐六年”中的“元豐”, 都是帝王的年號。

C.“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指弦樂器,“竹” 指管樂器, “絲竹”泛指音樂。

D.古代的中國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棄疾字稼軒,韓愈字退之。

4.請仔細觀察下面這幅書畫作品《松鶴延年》,回答問題。(共6分)

 

(1)請用說明性語言簡要介紹圖畫畫面的內容。(3分)

(2)請從修辭角度賞析對聯“東海白鶴千秋壽,南嶺青松萬古春”。(3分)

第二部分  (5-20題  49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5~6題。(6分)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3分)

A.詞前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及寫作的緣由,并領起全篇。

B.詞人把酒問天,寫出了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達了對明月的贊關和向往。

C.訶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瀾中,含蓄地表現用對人間生活的厭棄。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圈”表面寫對明月的埋怨,實際表達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6.這首詞中加線的句子為什么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3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題。(14分)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①。少年知識未開②,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月則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③,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蓰④其功,終屬影響⑤。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⑥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詞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⑦夕落,淺陋無識,詭僻⑧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⑨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⑩之文數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

我愿汝曹⑪將平昔已讀經書,視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內,必加溫習。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⑬,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⑭。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⑮其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無異。汝輩于此,極⑱宜猛省。

(選文有刪節(jié))

①迥異:相差根遠。②開:開導,啟發(fā)。③古奧:古指深奧,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數倍。⑤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⑥時文:當時適行的文體,多指利學應試之文。⑦華: 花。 ⑧詭辯:荒謬邪僻。⑨《左》《國》:《左傳》《國語》。⑩華腴(yú):豐美有文采。⑪曹:輩。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寶。⑬義蘊:內在的意義。⑭發(fā)越:散播。⑮舉:舉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虛。⑱極:通“亟”,急。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

(1)時文固不可不讀    固:

(2)若朝華夕落      若: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試卷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對過的doc試卷,請點此下載。

⑤這些寫給祖先的字跡,更像是寫給數千年后十三億中國人的信。

⑥三千年歷史演進、朝代更替,“中國”一詞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義,繼而又被賦予了王朝統(tǒng)治正統(tǒng)性的意義。直到清末,中國一詞被用作國名出現在官方正式文書當中。

鍏ㄥ浗涓€冭鏂囪瘯鍗�鍒嗙被姹囩紪
鍗庤缃戜笓娉ㄨ鏂�19骞达紒璇锋敹钘忔垜浠互鍏嶅け鑱旓紒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