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悄悄靠近一棵玉蘭樹,看看她,也讓她看看我。玉蘭花大雅大俗的美,驚艷滿樹。這是一種古老的花,也是貼近生命氣息的花。屈子“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將玉蘭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這是玉蘭花的幸。玉蘭的香是清香,無藥味;玉蘭的花是柔軟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撿拾幾片落花,攤在手心,默然對視,想聽懂她干干凈凈的語言。她開時極盛,謝時決絕,有一種清絕的孤勇與優(yōu)雅。唐人言“晨夕目賞白玉蘭,暮年老區(qū)乃春時”。若女性晨夕賞閱玉蘭,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駐歲月。其實,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詩吟出來了,春也留駐了。
⑥花樹之外,是荷塘水畔的兩株垂柳。嫩黃的顏色,已泛出春暖的綠,像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變化,柳煙、柳色、嫩黃、嫩綠、黃綠,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綠了。它們在水邊相依。在水里擁抱,穿樹而過的風,是他們親和的呢喃嗎?一邊花謝,一處柳綠,一水相依,兩樣風物;▋旱囊蠹t與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氬,坐在花紅柳綠的云氣上,仿佛連自己也花紅柳綠了。
⑦不傷花謝,不羨柳青,花柳為木,樹生盎然,這是樸素真純的生命風度。小時候盼望長成一棵樹,長大才明白。人不能成為樹不是因為不能像樹一樣高大,而是缺失樹干凈、堅守、溫暖的靈魂。所以,先得學著好好做人,而后,學著做一棵向著陽光的樹。
⑧我不是樹,但行走草木間,總能看見自己的靈魂,干干凈凈。我在這世界里漸漸歡喜,散著長發(fā),往深處而去,風不冷,只是遠,遠得吹不來暖,也帶不走寒。這是自然常態(tài),也是人間常態(tài)。
⑨還有荷塘和竹林。等著再暖一些,等著夏天來了,荷花會開,竹子也會青。鳥兒也不甘寂寞。它們在你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鳴叫,叫出三月的小歡喜。我懊惱樓太高,樹太低,站在窗前,伸長了耳朵,用眼睛聆聽。每每被鳥鳴誘惑,離開書桌,雀躍下樓,小院生長在土地上的歡騰立刻包裹了我。夕陽從城市的高樓縫兒灑進來,院子沐浴在柔和寧靜的光里,這光緊緊地包裹著院子的安寧與吉祥,外物難侵。
⑩這是一個相生共榮的院子,花樹、鳥鳴、沉默的大師們。這是小院的福氣,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氣。我愿自己也是這里的草木,生長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發(fā)出一節(jié)一節(jié)上拔的聲音。哪怕一點點,一點點。
⑾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蘭輕輕地為三月畫了一個花朵的句號,又輕輕地帶了一下,帶出一抹一抹的綠,綠起人間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樣,紅灼灼的,繽紛惹人;四月則似青柳,綠蔥蔥地,教人如何不喜歡?倉促的紅塵之外,我與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養(yǎng)性靈。時間如舞臺,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們。當生命屬于我們時,萬不可貪求所欲,肆意揮霍;也無需過分矜持,錯失美意。當遵從一心,踏浪而往,縱千山萬水,也要抵達。
⑿這是三月草木告訴我的語言。
(選自《2014中國散文年選》,有刪改)
14.結(jié)合選文,說說標題“傾聽草木的呼吸”的作用。(3分)
15.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理解第②段“這個院子,就是一個世界,這么小,也這么大”的含義。(3分)
16.請簡要賞析第④段中畫線語句“白玉蘭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濃烈,開得奔放,落得決絕。”(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這是三月草木告訴我的語言”,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劜菽靖嬖V了我們什么。(3分)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8—2l題。(9分)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周國平
①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wù),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yīng)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②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這惟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他。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產(chǎn)生強烈的責任心呢?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zhuǎn)讓的,惟有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
③不止于此。我還要說,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人惟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fā),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正如歌德所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因為這種愛,所以盡責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xiàn),就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個不愛人生的人怎么會愛他人和愛事業(yè),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么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人把盡責不是看做從外面加給他的負擔而勉強承受,便是看作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
④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么責任的人,他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yīng)該做些什么。托爾斯泰聽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yōu)橹芸嗟木薮鬄?zāi)難就在于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這是一種情況。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對責任的關(guān)系確實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于自覺的選擇,而是由于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yè)當作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yè)。有的人看見別人發(fā)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拼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上司對自己的評價,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于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責任問題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nèi)在的平靜和充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因而關(guān)于責任的種種虛假觀念都不能使他動搖了。我還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nèi)的一切社會關(guān)系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zhì)量的有效率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