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九年級上冊語文

《短文兩篇·談讀書·不求甚解》課后練習指導(dǎo)

[移動版] 佚名

說明:第一份為最新部編版參考答案。

一、這兩篇短文談的都是讀書。比較閱讀兩篇短文,分別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然后說說它們在論述角度、寫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異同。
參考答案1: 《談讀書》圍繞讀書的話題,探討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的價值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觀點;《不求甚解》通過對“不求甚解”語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的本質(zhì),引導(dǎo)讀者認真體會“不求甚解”的含義,樹立正確的讀書態(tài)度,選擇正確的讀書方法。
從論述角度看,《談讀書》論述較為全面,側(cè)重對讀書方方面面問題的探討;《不求甚解》則選取一個角度,側(cè)重對具體讀書方法的探討。二者也有相同之處,比如都談及讀書方法。
從寫作方法看,《談讀書》往往先提出觀點,再做闡釋說明;《不求甚解》則順著思考的路徑,一步步提出觀點,做出闡釋,得出結(jié)論。
參考答案2:《談讀書》這篇隨筆圍繞讀書的話題,采用比喻論證、對比論 證等方法,論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及讀書的價值,引導(dǎo)人們通過認真讀書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全面闡述了陶淵明的“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 據(jù),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反駁,指出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
虛心,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fù)閱讀,這樣才能真正領(lǐng)會其精神實質(zhì)。
 

課文 《談讀書》 《不求甚解》
 
 
論述角度
相同之處 都是圍繞讀書這一話題來論述,且都談及讀書方法。
 
 
不同之處
 
論述較為全面,側(cè)重對讀書方方面面問題的探討。
選取一個角度,針對大眾對
“不求甚解”的誤解,側(cè)重對
具體讀書方法進行探討。
 
 
 
寫作方法
 
相同之處
兩篇文章觀點明確,思路清晰。作者都深諳說理藝術(shù),善
用多種說理方法,縱橫捭闔,旁征博引,有很強的說服力。
 
 
不同之處
 
每一層都先提出觀點,再
做闡釋說明。
全文先駁后立,層層鋪墊、闡
發(fā),逐步提出觀點,再正反舉
例,補充解釋,最后得出結(jié)論。

 
 
二、下面兩段文字的核心觀點各是什么?作者分別是怎樣論述的?思考并與同學交流。
1.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2.人之オ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磐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shù)利頭腦,諸如此類。
參考答案:1.核心觀點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即不同的書會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質(zhì)。作者先分別論述史書、詩歌、數(shù)學、科學、倫理學和邏輯修辭之學的價值,然后做出總結(jié)歸納。
2.核心觀點是“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是以類比的方式進行論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讀書時“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結(jié)合你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說說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作者在文章中對這一認識有過三處闡發(fā)說明:其一,第5段“不能只記住經(jīng)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jīng)典著作的精神實質(zhì)”;其二,第6段“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其三,第7段“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結(jié)合這些語句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有幾個核心:重視整體理解,重視精神實質(zhì)的把握,不主張在語言文字上鉆牛角尖。
四、課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讀一讀并摘抄下來。背誦《談讀書》。
參考答案:【示例】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jīng)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并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yīng)推敲細思。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shù)則須咀嚼消化。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五、許多名家都曾翻譯過《談讀書》這篇文章,各有特色。下面節(jié)選了幾個譯本的片段,讀一讀,與課文比較一下,體會不同譯本的語言特色。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有些書也可以請代表去讀,并且由別人替我作出節(jié)要來;但是這種辦法只適于次要的議論和次要的書籍;否則錄要的書就和蒸餾的水一樣,都是無味的東西。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