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都寫于抗日戰(zhàn)爭的1942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作者寫作《日》和《月》,就是為此而發(fā),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征志士仁人的為祖國轟轟烈烈獻(xiàn)身,贊美飛蛾,也就是贊美抗日將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啟迪性和鼓舞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dāng)時抗戰(zhàn)正進(jìn)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短文兩篇》寫作特點
兩篇短文都有質(zhì)樸、清新、熱情洋溢、意象豐富的特點。
《日》采用樸素?zé)o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將哲理的思索與詩意的描繪揉和在一起。既成功地塑造了“飛蛾”亦即戰(zhàn)士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發(fā)了自己的崇高美學(xué)理想。運用象征手法,使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啟迪性和鼓舞性。
《月》作者以細(xì)膩的筆觸,樸實的語言,寓情于景,寫出了月光下別具一格的感受,從“冷”中感受到“熱”,借姮娥奔月來寫自己的理想追求。作者批評月光是一種“死的光”,反襯出自己對光和熱的渴求。
《短文兩篇》知識延伸
意象:
指寄寓作者情感的活生生的形象。詩人常把那些精心選擇,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個富有深刻含義的圖畫。這種意象鮮明、情景交融的傳神的生活圖畫叫詩的意境。意境則是詩歌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