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

《最后一課》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移動版] 佚名

在《語文學(xué)習》1995年第1期上,張大文的文章《何必換一種讀法》不同意鄧春江《何不換一種讀法》一文的觀點,即不同意小說的主人公是一組群像之說。張大文指出:“韓麥爾先生正是一位捍衛(wèi)祖國領(lǐng)土堅持到最后一天的英勇戰(zhàn)士,小說的主人公非他莫屬!蔽也桓移埻@一觀點,也不敢茍同文章中的一個論據(jù):“既然他是一個受教育者,思想起點要比老師低得多,他怎么會是主人公呢?或者說,他怎么能擠到主人公群像中去呢?”看來,以覺悟的高低來衡量是否為小說的主人公是張大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文章中附帶論及的誰是《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時,也有類似的一句話:“其實,思想境界無名戰(zhàn)士高得多。”我想,思想覺悟的高低恐怕不能作為判斷誰是小說的主要人物的參照系數(shù)吧?不然的話,阿Q、祥林嫂、別里科夫等人物都要被逐出主人公的行列了。

看來,衡量是否為小說的主人公還得有一個正確的說法,我認為《辭!飞隙ǖ臉藴士梢詤⒄眨(主人公)是“文藝作品中集中刻畫的主要人物,是矛盾沖突的主體”。一個“矛盾沖突的主體”,一個“集中刻畫的主要人物”,使標準明晰化了。如果再適當引申一下,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應(yīng)該圍繞著主要人物而展開。用這三條標準衡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