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jīng)〉》零散知識點(diǎn)
1、《阿長和〈山海經(jīng)〉》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通過若干件生活小事,運(yùn)用前后對比、先抑后揚(yáng)的寫法,在批判長媽媽封建愚昧的同時,更多的是謳歌了長媽媽平實(shí)、樸素的愛,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媽媽深深的敬意。
2、《阿長和〈山海經(jīng)〉》寫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前,也是魯迅先生對自己童年時代的回憶。文章之所以與《山海經(jīng)》聯(lián)系在一起,是為了突出因長媽媽買《山海經(jīng)》而對她“發(fā)生新的敬意”的事,而這敬意深含著作者對長媽媽的愛。
3、本文自始至終有一條清晰的感情線索。從開始的“不大佩服她”到中間的一時而有的“空前的敬意”,到后來這種敬意“逐漸淡薄起來”和“完全消失了”,進(jìn)而到因買《山海經(jīng)》而對她“發(fā)生新的敬意”?筛爬椋河憛挕磁濉痪磁濉桧。在這樣一條情感線索的波動中,我們隨著作者走完一條起伏跌宕的情感歷程,體味到作者對長媽媽真摯的敬愛。
4、對長媽媽的刻畫是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細(xì)節(jié)的描寫展示的,作者感情的抒發(fā)除了運(yùn)用心理描寫、直抒胸臆、大膽評論外,還注重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來表達(dá)。如開頭的“憎惡”,文中的“討厭”“煩瑣”“麻煩”“敬意”“仁厚”等詞。
5、本文在寫人記事上也有借鑒之處。如先抑后揚(yáng)、對比反襯方法的運(yùn)用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長媽媽是復(fù)雜的,又是平實(shí)、樸素的。這種鮮明的性格特點(diǎn),緣于作者手法的高超。 6、少年魯迅對阿長的感情既有對她沾染舊式女人某些弱點(diǎn)的反感和對她對自己嚴(yán)加看管的不滿,也有對他給自己風(fēng)趣地講引人入勝的故事和買《山海經(jīng)》的肅然起敬和感激。
7、文章給我們刻畫了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阿長。她勤勞、善良、爽朗、純樸,粗中有細(xì)。她身上有貫穿了好幾百年的傳統(tǒng)舊習(xí),她對少年魯迅嚴(yán)加看管,也給魯迅講過許多吸引人入勝的故事,她做了一件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給魯迅買《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