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中蘇也簽訂了同盟條約,但斯大林對毛澤東并不信任。斯大林過去一直認為毛澤東是民族主義者,懷疑新中國將走上鐵托式的道路。如果中國此時不出兵援助朝鮮,無疑將證明斯大林的看法和懷疑是正確的,中國就會在社會主義陣營中處于完全孤立的境地。對于這一點,毛澤東本人是頗有感觸的。他在1956年9月同南斯拉夫代表團談話時說:“當時,有人說世界上有兩個鐵托,一個在南斯拉夫,一個在中國。”直到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打擊了美帝以后,才摘掉了這個帽子”。1958年7月毛澤東又對尤金說,斯大林一直懷疑中國人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到朝鮮戰(zhàn)爭時才改變了他的看法,也改變了東歐和其他各國兄弟黨對我們的懷疑”。【88】
中國作為一個剛剛誕生而又貧窮落后的大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國際援助,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打內戰(zhàn),已經與中共處于對立狀態(tài),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更使美國敵視新中國的方針公開化和明朗化。這樣,中國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地位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是毛澤東的第一層憂慮。
其二,從軍事方面考慮,避免在中國東北境內打一場無法避免的中美之戰(zhàn)。
在毛澤東看來,美國越過三八線的目標決不僅僅是要消滅北朝鮮政權,而是要以此為跳板,進一步向中國領土滲透,因此中美之戰(zhàn)在所難免。對于美國覬覦中國的野心,毛澤東始終是有警惕的。無論是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講,還是從美國“安全戰(zhàn)略”角度講,毛澤東認為美國絕不會甘心失去其在中國的影響,它都在尋找機會控制這塊遠東大陸。還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就擔心美國要參與中國內戰(zhàn),并為此做了充分的軍事部署。隨著朝鮮戰(zhàn)局的變化,毛澤東的注意力開始轉向與朝鮮僅一江之隔的東北地區(qū)。麥克阿瑟的戰(zhàn)爭叫囂,無疑加重了中國對東北遭到入侵的擔憂。麥克阿瑟訪問臺灣,美國加強給蔣介石的軍事援助,都使毛澤東確認了美國堅持與中國共產黨人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看法,也認定美國將執(zhí)行一種以臺灣為據點向外擴張的軍事侵略政策。這很自然地使人聯想,一旦美國占領了北朝鮮,難道不會執(zhí)行一種以北朝鮮為據點的軍事擴張政策?畢竟臺灣與大陸隔著一道海峽,而朝鮮與中國僅僅一江之隔,況且美國的遠東軍事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在朝鮮半島。毛澤東非常擔心美國繼占領朝鮮半島后進而跨過鴨綠江進入中國東北,使東北三省成為戰(zhàn)場。周恩來在8月26日國防會議上傳達的毛澤東的指示,充分說明了毛澤東的這種憂慮:“很多跡象表明,美帝馬上發(fā)動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不可能的,但其總的企圖是不斷地以一個一個局部戰(zhàn)爭推動為世界大戰(zhàn),我們就要將其發(fā)動的局部戰(zhàn)爭,一個一個地打下去。”【89】在毛澤東看來,既然戰(zhàn)爭總是要一個接一個爆發(fā)的,與其等到美國跨過鴨綠江再打,不如現在就打出去,爭取在朝鮮境內就將戰(zhàn)爭制止住。
從后來美國公布的檔案看,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并非是針對中國的,美國也沒有與中國作戰(zhàn)的計劃和企圖!90】顯然,中國領導人對局勢發(fā)展和美國進攻北朝鮮意圖的判斷是有失誤的。當然,美國政府內部的討論和分歧情況,北京當時是無法得知的,因此與麥克阿瑟咄咄逼人的戰(zhàn)爭叫囂和蔣介石集團的蠢蠢欲動相比,艾奇遜等人的聲明和保證就顯得毫無價值,甚至是別有用心的。周恩來后來說:“我們得到的情報是,他們要穩(wěn)住中國,過三八線,過了之后,再搞中國。我們看穿了騙局,所以在9月30日聲明:對美帝侵略朝鮮我們不能置之不理。”【91】不管是麥克阿瑟狂妄言行的誤導,還是毛澤東對情報判斷的失誤,總之中國領導人認定美國繼攻占北朝鮮之后,必將把中國東北做為下一個進攻的目標,這才下決心與美國一戰(zhàn)。這是中國領導人的第二層憂慮。
其三,避免蘇聯借美國把戰(zhàn)火引向中國之機,利用中蘇同盟條約派兵進入東北。
使毛澤東擔心的不僅是美國,而且還有蘇聯。毛澤東很有理由做這樣的推理:既然美國繼侵占北朝鮮后會進一步跨過鴨綠江,那么,戰(zhàn)火一旦在中國東北境內燃起,蘇聯很可能會以中蘇同盟條約為依據而出兵東北。其結果,不是美國占領東北,就是蘇聯控制東北。這就是說,無論未來東北戰(zhàn)場鹿死誰手,中國都將失去在東北的主權。毛澤東當然不會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結束時,蘇聯就是借口對日作戰(zhàn),出兵中國東北,從而迫使蔣介石簽訂城下之盟,使中國喪失了對中東鐵路和旅順、大連的主權。劉少奇和毛澤東在訪蘇期間與斯大林主要的分歧和爭論就是東北問題,這是中蘇雙方都十分關注的焦點。毛澤東心里明白,中蘇條約確定的蘇聯歸還中東鐵路以及旅順、大連的日期,是中國“虎口奪食”,硬逼出來的,難道斯大林就不會利用中美之戰(zhàn)的機會,以中蘇同盟為借口,重新返回東北嗎?況且,蘇聯的很多做法也的確增加了中國領導人的疑慮。當朝鮮局勢出現危機時,在平壤的蘇聯代表團團長扎哈羅夫曾建議金日成向中國請求援助,并將失去戰(zhàn)斗力的部隊轉移到滿洲整編!92】斯大林在與周恩來會談時也提出:要朝鮮同志做有組織、有計劃的撤退,并答應他們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部分工作人員、干部撤到中國東北,以后便于重新進入朝鮮!93】斯大林還曾直接給北京發(fā)電報,通知中共中央:“金日成同志到中國東北組織流亡政府。”【94】蘇聯再三提出讓北朝鮮政府和有生力量撤到中國東北,并以此為基地實行反攻的建議,這無異于把朝鮮的戰(zhàn)火引向中國。中國面臨的選擇是或者出兵朝鮮與美國在朝鮮半島打一場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戰(zhàn)爭;或者讓北朝鮮殘余部隊撤進中國境內,重新整編和裝備后再返回朝鮮。顯然,選擇后者將使美國以追趕北朝鮮敗軍為名入侵中國東北的可能性和危險性大大增強。也就是說,即使中國不出兵,中美之戰(zhàn)仍不可避免,只是這樣一來,戰(zhàn)場則是在中國境內。使問題復雜化的主要之點在于,一旦美國跨入中國境內,蘇聯便極有可能派幾十萬遠東軍進入中國東北,援助中國作戰(zhàn)。這樣,即使中蘇聯手打敗美國軍隊,中國也將再次面臨一個如何請?zhí)K聯撤軍的麻煩,而且還很可能延遲蘇聯歸還中東鐵路及旅順和大連港的日期。甚至美國情報機構也估計到一旦美國對中國境內采取軍事行動,蘇聯“根據中蘇條約將給予適當的軍事支援”。【95】而這恰恰就是中國領導人的第三個憂慮。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是不得不出兵朝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