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一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移動版] 佚名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本文意識流手法造成懸念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采用師生研討、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師生、生生的交流碰撞中,達到互補和提高,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揭露和批判戰(zhàn)爭罪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信念,啟發(fā)學生要傾注情感,全身心投入到文學作品的閱讀、文化藝術的欣賞中去,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

【學習重點】

1、理解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體會作者反對戰(zhàn)爭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揭露戰(zhàn)爭的危害,控訴戰(zhàn)爭的罪行,我們閱讀的作品多是從戰(zhàn)爭正義方受害者的角度來寫的。但是我們很少去考慮過那些施害方,他們在戰(zhàn)爭中有怎樣的精神世界,有無遭受災難,他們面臨的是什么境況。如果我們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或許對這場戰(zhàn)爭就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講述的恰是敵對陣營中一個為法西斯賣命的小傷兵的悲慘遭遇——戰(zhàn)爭不僅有害于人民,同樣也有害于戰(zhàn)爭發(fā)動者及其追隨者……

二、明確學習重點

1、理解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體會作者反對戰(zhàn)爭的主題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請復述故事情節(jié),填充下面的空格:

“我”是一名_________,受了____傷,但“我”始終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才意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是一名________,“我”對“我”所在的位置進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確認:這里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

“我”是一名德國士兵,受了戰(zhàn)(重)傷,但“我”始終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傷?”最終傷口的包扎被解開,“我”才意識到:“我”失去了雙臂和右腿。此時的“我”“失聲呼叫”等。

“我”又是一名中學生,“我”對“我”所在的位置進行了反反復復的內心斗爭和確認,最終由“我”所寫的銘文得以確認:這里是“我”三個月前學美術繪畫的母校。此時的“我”“驚駭萬狀”“感到有什么東西震撼了我內心某個隱秘的角落”等。

四、細部揣摩

1、作者為什么反復描寫學校的環(huán)境布置?“我”又為何不敢馬上確認這就是自己的母校?

(教師指導:藝術學!獞(zhàn)爭——戰(zhàn)地醫(yī)院)

(1)反復描寫學校的環(huán)境布置:

①對學校生活的向往,以前生活混混噩噩,不知道珍惜,但在法西斯的蠱惑下,內心充滿這矛盾。(對門房的認識,牛奶的回憶)

②在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下,藝術的缺失

③對比諷刺的運用。本無關的東西被戰(zhàn)爭拴到了一起,學藝術的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學校,在自己的宣言下被截肢。對戰(zhàn)爭的思考,對戰(zhàn)爭中藝術的思考。

(2)不敢馬上確認這就是自己的母校:

①他的傷勢太重,有可能是神志不清而產(chǎn)生的幻覺,不能確認。

②他不敢面對過去,不敢面對或正視他所曾經(jīng)擁有的健全。

2、選擇文本中“我”在母校生活的細節(jié)填空并體悟:

別說再用“我”那雙手去繪畫去寫字,就說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已經(jīng)成為了永遠的不可能,如果“我”還能活下去的話,這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悟:戰(zhàn)爭留下的不僅是_______________ ,更大的卻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別說再用“我”那雙手去繪畫去寫字,就說再跑到樓下去喝一杯牛奶、去違禁抽一支煙,再說厭你,這些已經(jīng)成為了永遠的不可能,如果“我”能活下去的話,這些就是“我”一輩子的奢望了。

體悟:戰(zhàn)爭留下的不僅是肉體上的創(chuàng)痛,更大的卻是心靈上的巨大陣痛!

五、深入探究

這篇小說是寫一個傷兵在診治途中的所思所想,那么小說的題目為何不與這個士兵直接相關,卻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為題?

教師引導明確:

①夸張效果,表現(xiàn)法西斯的欺騙性

②表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無知,容易被鼓動,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價值

③通過這句話的真實含義與當時的情形的對比,諷刺了法西斯的殘忍,利用學生的無知讓他們充當炮灰

④設懸念,讓讀者去找出謎底

六、小結

在戰(zhàn)爭中,無論是戰(zhàn)勝國還是戰(zhàn)敗國,最應該關注的是戰(zhàn)爭的中的人,特別是他們在戰(zhàn)爭中被扭曲的心靈急需得到救治,最需要幫助的不是恢復被戰(zhàn)爭所摧毀的建筑,而是遺留下來的人的心靈!读骼巳,你若到斯巴……》是滑稽的縮影,是悲哀的明證,是命運的捉弄釀成的悲慘,而這種悲劇又不止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我們從這篇文章里,能否感受到不幸,體會到悲哀和愚昧?……

播放圖片幻燈,結束新課。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