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50%的快樂基因是天生的?鞓芬矔苣挲g影響,45歲的人感覺最不幸福。
②最無奈的莫過于有些事情無論怎么努力都沒辦法徹底改變,比如快不快樂。
③愛丁伯格大學的研究者認為:基因變異決定著一個人50%的快樂水平,快樂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于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善于交際、活潑、踏實、勤奮、有責任心的人會更快樂。
④發(fā)表于2008年3月《心理科學》的快樂研究樣本取自973對成年雙胞胎。這些雙胞胎接受了人格和情商問卷測試。正如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分享的基因不同一樣,他們對快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當被問及是否快樂時,同卵雙胞胎回答的相似度要遠遠高于異卵雙胞胎。這就證明快樂和個性特征都具有非常強的基因遺傳特征,而且正是天生的個性決定了一個人快不快樂。那些在個性特征(外向、冷靜、負責)上得分相同的人,在快樂得分上也相同。
⑤愛丁伯格大學心理學教授摩西·貝茨和他的同事對快樂的研究長達20年,最終發(fā)現(xiàn)“結果導向型”的人會最快樂!爱斔麄冮_始為目標而努力時,他們的快樂會加分”,這是貝茨對于行為決定幸福的最初觀察。最出乎人們意料的快樂研究結果是,快樂雖然受環(huán)境的影響,但環(huán)境并不會長期決定一個人的快樂水平。因為研究者在對樣本分析中發(fā)現(xiàn),有錢的人不一定比窮人快樂,即使有殘疾的人也可能會非常快樂。用貝茨的話說,那就是“即使謙卑地活著,但如果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會感到快樂”。
⑥另外一項關于快樂的研究是發(fā)表在2008年3月《社會科學和醫(yī)學》上的快樂曲線:人在童年和老年的時候都比較快樂,45歲左右,快樂指數(shù)跌到最低點。這項研究的主持者英國華威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安德魯·奧斯瓦德在一定程度上同意貝茨的研究結果。他說收入、教育和婚姻狀況都與快樂無關。他之所以敢這么自信,是因為他和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達特茅斯學院的經(jīng)濟學教授大衛(wèi)·布萊克弗勞爾,在過去30年中一直從事快樂與年齡關系的研究。事實上,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也用25年的研究證實了年輕時人們會更樂觀,而當人進入50歲時會慢慢地不太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論,也越來越會處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在解釋中年人為什么不快樂時,奧斯瓦德說是因為“中年人會突然發(fā)現(xiàn)青春不再,而自己夢想的事情還沒有完成,這樣的沮喪感會持續(xù)將近10年”。
⑦得到快樂基因遺傳的人就算是經(jīng)歷了最大的打擊,也會很快恢復過來。如果不幸沒有得到快樂基因的人,那就改變自己的后天習慣。比如不要拖沓,有計劃地完成任務,每一個小任務的完成都會帶來小快樂。而快樂是可以積累的,畢竟,還有50%的快樂指數(shù)與遺傳無關。
1. 文章第④段舉973對成年雙胞胎研究樣本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
2.為什么人到中年,快樂指數(shù)會跌到最低點?
3. 文中說“有錢的人不一定比窮人快樂,即使殘疾的人也可能非?鞓贰薄_@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4.本文作者要說明的主要觀點有:① ②
5. 文章最后說,“快樂是可以積累的,畢竟,還有50%的快樂指數(shù)與遺傳無關”。請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怎樣積累快樂?
答案:1.快樂和個性特征都具有非常強的基因遺傳特征。
2.中年人會突然發(fā)現(xiàn)青春…查看歷年中考議論文閱讀訓練100則答案…長期決定一個人的快樂水平。
5.示例:我認為一個人是否快樂,與一個人的性格是否活潑有關。我原先是一個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人,不善于與人交往,內(nèi)心常有孤獨感,常發(fā)生誤會,時有不愉快的事發(fā)生,后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試著與人交往溝通,讓自己變得活潑起來,現(xiàn)在,我也變得越來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