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于仲達《張夢陽:沉潛“魯”海四十載》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于仲達《張夢陽:沉潛“魯”海四十載》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張夢陽大半生時間致力于魯迅研究,清寂的書齋,塵封的書籍,卻能讓一個學者得寂寞,堅守思想。一個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年,這份寂寞誰能忍耐?現(xiàn)在的學術界,也早已經(jīng)不是一片凈土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圈子,唯獨缺乏“傻子”和“愚人”。張夢陽自稱是“笨人”,自然做的是“笨事”。

從1982 年至1991 年,用了人生最寶貴的九年年華,主持編纂了五卷一分冊一千萬字的《1913——1983 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匯編》;1992 年至1999 年用七年時間寫作了《阿Q新論——阿Q 與世界文學中的精神典型問題》和《悟性與奴性——魯迅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國民性”》兩本專著,與人合作翻譯、出版了魯迅生前多次力主翻譯的《中國人氣質(zhì)》;2000 年至2003 年寫作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萬字的《中國魯迅學通史》;并梳理了阿Q、魯迅雜文等專題研究的學術史。近年構思和寫作了魯迅傳《苦魂三部曲》,確實是功德無量。學院里每一個做魯迅研究的,都已經(jīng)把他的書當作工具書了。但也就是這種精神打動了我:在這人人爭名逐利的年頭,居然還有人把自己的時間貢獻給魯迅研究,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使許多專業(yè)研究者感到羞愧與欣慰。

魯迅逝世以后的70 多年間,研究他的論文和文章,汗牛充棟。張夢陽仔細爬梳了魯迅研究史,認真加以搜集、梳理、分析和綜合,將魯迅當作20 世紀的一種杰出精神文化現(xiàn)象,作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結(jié)論。做這樣的工作,無疑要具有一種耐得寂寞的精神,先不說做研究,僅僅將有關魯迅的論文和著作加以搜集和閱讀,就需要多少時間?然后再對它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又需要多少時間?人之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休息應酬以外,還剩余多少時間?張夢陽居室寬敞、舒適,收入不多但足夠花用。女兒一家已定居美國,職業(yè)醫(yī)生,處于白領上層,居住著兩層小樓、前后草坪的“豪宅”,生活優(yōu)裕、穩(wěn)定,多次要給他辦綠卡,到他們那里長期居住。但美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質(zhì),也沒有能吸引住他。

40 多年間,置身孤靜齋忍受了多少清苦與寂寞?他在后記中寫道:

又是一年秋風勁。北京出現(xiàn)了百年來最寒冷的秋天,尚未供應暖氣,室內(nèi)陰冷異常。而正是在這種難耐的環(huán)境中,終于寫完了這部書的最后一個字。既覺得如釋重負,又感到無限惆悵,寫到最后時,竟禁不住熱淚奔涌,頓有生命即將耗盡之感。

我是一個很笨的人,不僅才氣不大,而且?guī)缀鯖]有什么所謂的才氣,還頗有點愚鈍。我所采取的首先是清代樸學家式的笨拙卻很實在的文獻資料搜集梳理法。第一步,大量收集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銳意窮搜,竭澤而漁,盡力做到?jīng)]有遺漏;第二步,按照魯迅學的方方面面和各個專題對論著資料進行分類;第三步,各類資料嚴格依照時間順序排列,依序細讀,做成編號卡片,卡片要求提煉精粹,簡要評說;第四步,反復閱讀卡片,思考問題,梳理脈絡,辨析類型,探索含義,權衡得失,找出癥結(jié),列出提綱;第五步,在電腦上寫作各個時期與各個分支的學史。寫畢,反復與資料原文校核、訂正,力求準確。這一道道工序,有如煎藥煨湯,一道不可缺少,而且只能用文火慢煨,不可急火猛燒。這樣,僅《野草》學史就積累三百余張卡片,耗時整整半年。這的確是一項“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對于這種以文獻資料為基礎的書,只能這么辦。因為這部書將來對于后世的價值,可能就在于文獻資料的全面系統(tǒng)和確鑿堅實。

可以想象,張夢陽完全是在經(jīng)過長期孜孜砣砣、點點滴滴的愚笨準備后動筆寫的,為了寫作,他忍受住了肉體和精神的折磨,不是出自對于魯迅的真正景仰,是不會傾情付出的。聰明人,是斷不會受此精神折磨的。

張夢陽出生于1945 年,從1972 年在人民日報發(fā)表《魯迅雜文辯證法研究札記》算起,至今已經(jīng)整整四十多年,他的大半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魯迅研究。1973 年他從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分配到河北農(nóng)村教小學,行囊很小,被褥里包裹著的一套《魯迅全集》卻很重。小小的破屋里睡著三個人,寒冬的黑夜里,他只能從被窩里伸出頭來,趴在床頭前的一塊木板上、借著一盞漿糊瓶做的小油燈讀《魯迅全集》,翻展的書頁已經(jīng)磨折得昏黃糙舊了。在這種艱苦環(huán)境中讀書,激發(fā)了他頑強的生命意志,幾年下來,他把《魯迅全集》讀得爛熟。一提到魯迅重要的話,就能當場翻到出處。對魯迅的思想本質(zhì)也有了較深的領悟與理解。在艱難困苦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往往有了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的使命,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這兩段名人(別林斯基、托爾斯泰)名言,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需要、最本質(zhì)的東西,一切浮華終將在時間面前顏色盡失,留下的只是貢獻給人類文化寶庫的真正的思想藝術。 (張夢陽答朱自奮記者問)

②張著的價值不僅在于全景式地描述了20 世紀中國魯迅學史的全貌,讓我們看到20世紀中國精神文化史的一個側(cè)影;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于科學學理精神和求實、正派學風之倡導與實行。(程致申《讀張夢陽的〈中國魯迅學通史〉》)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張夢陽潛心魯迅研究,其成果之一就是用九年時間編寫了五卷一分冊一千萬字的《1913—1983 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匯編》。

B.張夢陽對魯迅的思想本質(zhì)有較深的領悟與理解,出自對于魯迅的真正景仰而產(chǎn)生研究魯迅的興趣,進而把《魯迅全集》讀得爛熟。

C.張夢陽不愿意去美國和女兒生活在一起,堅持在寂寞難耐的環(huán)境中從事魯迅研究,顯示了一個學者不慕名利,專心學術研究的精神風范。

D.張夢陽全部窮盡了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排序,并依序細讀,簡要評說,再思考、梳理、辨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缺少。

E.張夢陽大半生時間致力于魯迅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很多人借鑒。他自己的行動和豐碩成果踐行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12.張夢陽自稱是“笨人”,做的是“笨事”。結(jié)合材料,具體說明張夢陽做了哪些“笨事”?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