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何立波《姚名達:“抗戰(zhàn)捐軀教授第一人”》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

何立波《姚名達:“抗戰(zhàn)捐軀教授第一人”》高三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1942年5月,日本軍隊發(fā)動浙贛會戰(zhàn),戰(zhàn)火再次延燒到了江西境內。6月中旬,位于贛中泰和杏嶺的國立中正大學校園內,大學教授姚名達與在校學生一起組成戰(zhàn)地服務團,懷抱著“愛國豈敢后人”的豪情壯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戰(zhàn)場最前線。這群平時“以氣節(jié)相砥礪,以道義相切磋”的書生,在7月7日與日軍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時,充分展現(xiàn)出了中國丈人的堅強與勇敢。團長姚名達身先士卒,率領團員奮勇殺敵。最終,姚名達與另一名團員吳昌達,不幸以身殉國。

1905年出生的姚名迭,以身殉國時年僅38歲,無怪乎吳其昌、顧頡剛等昔日同窗師友無不感到突然與惋惜。姚名達去世時,他已經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協(xié)助導師梁啟超記錄整理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古書真?zhèn)渭捌淠甏罚鲅a胡適的《章實齋年譜》,以及自著的《劉宗周年譜》《邵念魯年譜》《朱筠年譜》《目錄學》《中國目錄學史》《中國目錄學年表》等等。從學術的發(fā)展看,從來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學家,天才的文學家,卻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學家的。對于需要長期積累沉浮的文科教授而言,38歲正是迎接學術上更大發(fā)展、更大輝煌的學術年紀。而根據(jù)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達實際上也已經為自己未來的學術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規(guī)劃,他計劃要完成《中國史學叢書》12種,《史家傳譜叢書》11種,《史法學叢書》21種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國史學史》是姚名達甫入清華便立下的宏偉志愿。即便是已經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還是堅持,只有這部《中國吏學史》才稱得上不朽。姚名達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國史學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講義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學史之學者遍尋不得,皆扼腕嘆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場炮火,姚名達的這部《中國史學史》本來是有可能完成的。1929年3月,姚名達進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除了辦公時間以外,他仍舊于清晨深夜,繼續(xù)史學史的研究,除了陸續(xù)發(fā)表一些論文和著作外,還積累了許多零零碎碎的小紙片,“上面有許多從史書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實有前人所未發(fā)現(xiàn)的寶貝。還有我自己對于史學史上的各種思想,自信亦有些獨到之處,也記在小紙片上。說來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毀了。”突然降臨的炮火,不僅毀了他的家,而且也給了從小就喜歡研究歷史,并立志要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歷史學家的姚名達巨大的打擊。

在倫理學上有過一個經典的問題:愛因斯坦正在寫他的相對論,但是隔壁有一場火災,鄰居有個又老又丑、行將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護,愛因斯坦到底是救還是不救?每一個人對這個的回答是不一樣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學回答,愛因斯坦就是要去救,這才能顯示出絕對命令,顯示出人的高貴。姚名達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自己的選擇。

1932年的2月8日,在無桌無椅的困境下,姚名達寫信給胡適:“我軍若敗,不容我們再作紙上工夫,我打算從事政治和社會運動。我軍若勝,外交必有轉機,百業(yè)當可逐漸發(fā)達,我打算仍舊作史學的研究。”1933年,姚名達與第一任妻子黃心勉在上海辦起了《女子月刊》,拿來做喊醒婦女的播音機。1937年8月,姚名選與妻子巴怡南一起,將他們訂婚的戒指捐贈出來,并呼吁全國婦女將飾物捐贈給國家,以增加抗戰(zhàn)實力,“用整個民族的力量給日本帝國主義者以致命的打擊”。1942年7月,在樟樹抗戰(zhàn)前線,面對旁人的勸阻,姚名達毅然決然地答道:“唯有能致力抗戰(zhàn),方能勝任建國,若徒有才力而無熱血者,比比皆然,又烏睹其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達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學問題!那才是一個性情人應該做的事情!

1946年,歷經劫難的清華大學重返北平,校長梅貽琦在主持學校的重建工作時,特別回顧褒揚了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清華校友姚名達等人,譽其“皆足名垂清華史,實亦母校之光”。2002年,雷潔瓊親筆題詞,稱贊姚名達為“抗戰(zhàn)捐軀教授第一人”.69年之后,我們重新回眸這位走向抗日戰(zhàn)場的教授,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知識分子勇于擔當?shù)木。這種精神,是姚名達的自我選擇,也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精神的傳承,更是整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光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戰(zhàn)地服務團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戰(zhàn)場最前線,這與姚名達心懷愛國的豪情壯志,并且與學生在一起時“以氣節(jié)相砥礪,以道義相切磋”分不開的。

B.姚名達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期間,在辦公時間以外,還繼續(xù)史學史的研究,并且將自己對吏學史上的各種有獨到之處的思想,記在了小紙片上。

C.姚名達從史書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發(fā)現(xiàn)的寶貝,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全炸毀了,否則姚名達依靠這些寶貝也一定發(fā)達了。

D.姚名達從小就喜歡研究歷史,并立志要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歷史學家,但是在無情的現(xiàn)實面前,他    改變了初衷,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不影響他的偉大。

E.1946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主持學校的重建工作時,特別回顧褒揚了姚名達等清華校友,這是因為姚名達是清華大學校友中唯一為國捐軀的教授。

(2)姚名達的去世讓昔日同窗師友感到突然與惋惜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文中提到倫理學上的一個經典問題,有何作用?請結合材料簡要回答。(6分)

(4)姚名達被稱為“整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光榮”,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答D給3分,答A給2分,答B(yǎng)給1分;答C.E不給分。

(2)①以身殉國時年僅38歲,英年早逝讓人感到突然與惋惜。(2分)

②作為一位需要長期積累沉潛的文科教授,他已經出版了多部著作,38歲正是學術上更大發(fā)展、更大輝煌的學術年紀。(2分)

③他長期以來的宏偉志愿《中國史學史》還未完成,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講義稿。(2分)

(3)①豐富文章的內容,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將愛因斯坦的選擇與姚名達的選擇進行類比,彰顯了姚名達的高貴。

③敘述上宕開一筆,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文章顯得張弛有度。

④承上啟下,由敘述姚名達的學術成就轉入敘述他的愛國情懷。(答出3點即可,6分)

(4)因為,姚名達身上集中地體現(xiàn)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崇高品質;(2分)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學者,他治學勤謹,抱負遠大,著述豐富,見解獨到;(3分)作為一個有熱血的中國人,他崇尚道義與氣節(jié),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難當頭勇于擔當,選擇從事政治和社會運動,親赴抗日前線,與敵斗爭堅強勇敢,成為“抗戰(zhàn)捐軀教授第一人”。(3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項,“各種有獨到之處的思想”不準確,這些思想姚名達“自信亦有些獨到之處”;C項,“否則姚名達依靠這些寶貝也一定發(fā)達了”錯誤,這些寶貝只是一些學術資料,并不是真的寶貝;E項,“這是因為姚名達是清華大學校友中唯一為國捐軀的教授”于文無據(jù)。所以選DA。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先從文本中找到姚名達的去世讓昔日同窗師友感到突然與惋惜的原因所在的語段,然后從語段中篩選出能表明突然與惋惜的語句,提煉出來然后概括作答。例如,“對于需要長期積累沉浮的文科教授而言,38歲正是迎接學術上更大發(fā)展、更大輝煌的學術年紀。”“姚名達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國史學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講義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學史之學者遍尋不得,皆扼腕嘆息不已。”據(jù)此概括作答即可。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題,可從內容、結構、主題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內容上,可從段落內容、姚明達的人物精神、讀者的興趣角度組織答案;在結構上,可從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角度分析作答。讀后可知,這段主要通過愛因斯坦與姚明達的對比來突顯傳主的人物精神,引出下文對他愛國情懷的敘述。以此類推即可。

考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有關姚明達人物形象及人物精神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傳記內容的感知與理解,從文本中找到姚名達被稱為“整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光榮”所在的語段,然后聯(lián)系具體語境,從他的思想品德、愛國情懷、學術成績等角度分析作答。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