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徐紅梅《“殊途同歸”的啟示》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徐紅梅《“殊途同歸”的啟示》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在古今中西激烈碰撞的20世紀,面對時代賦予中國畫的課題,潘天壽、李可染、黃胄以各自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回應。

潘天壽是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者,強調民族藝術的獨立性。“中西藝術應該拉開距離”,是他的一個重要理論。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便考察了外來繪畫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間交流的歷史脈絡,認識到中國畫是一種不同于西方繪畫的獨立的藝術體系。他不排斥中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但他認為,東西方繪畫“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極則”。終以深厚的傳統(tǒng)學養(yǎng)緊扣鐵馬金戈的時代巨變,造就了奇崛沉雄的現(xiàn)代花鳥之境。

李可染是推動中國山水畫變革的苦行僧,強調借西潤中突破傳統(tǒng)。有著中國畫功底的他曾轉入西畫專業(yè),專攻素描和油畫,后因抗戰(zhàn)爆發(fā)從事宣傳畫創(chuàng)作,其后又轉回中國畫創(chuàng)作。兼習中西繪畫的他,以西式的對景寫生、對景創(chuàng)作為切入點,把形、光、色在內的西畫的觀察方法、創(chuàng)作技巧融合在傳統(tǒng)的山水體系之中,“逆光山水”的圖式,寫山水實境,推動了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表現(xiàn)程式的革新。

黃胄則是響亮回應時代的開拓者,強調從生活入手的藝術實踐。同科班出身的潘天壽、李可染不同,黃胄沒有受過任何學院派的美術教育,他年輕時拜趙望云為師,將生活放在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一位。在生活里“鬧”出來的他,心中沒有中西藝術的陳規(guī),也少了許多牽絆。他將西式速寫的觀察和表現(xiàn)方法融入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邊觀察邊畫、邊學邊畫,以速寫感受生活、積累素材,再根據(jù)創(chuàng)作的需要學習傳統(tǒng),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深情描繪,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現(xiàn)場生動的藝術感受,開中國人物畫新風。

三位大家獨有的氣質在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到了極致,個性都如此鮮明:潘天壽性格寬厚倔強,作品也雄闊大氣,其指畫巨作,常在丈二匹以上!危巖蒼松的雄強,在濃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無遺,滿是氣概與豪情,通過視覺的震撼直達心靈;李可染性格內斂樸實,作品也樸拙嚴整,他的五張《萬山紅遍》,尺寸、構圖、章法各不相同,叢林染紅了江山,靜謐的山村溪水疊映,墨色與朱砂的層層積染中,盡顯浪漫詩意,更有“苦學派”的踏實和“李家山水”的厚重;黃胄性格爽朗,其作品風格也最為歡快,在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辛勤勞作和歡歌笑語中,線條在旋轉,色彩在跳躍,絢麗而不失質樸,生動又無滑膩之感。

無論是“體”與“用”的價值取向,還是“學”與“達”的途徑,三人都表現(xiàn)出獨立特異的精神品格。他們因何皆能獨立于世?

藝術有“!庇小白儭薄^D益多師,守其常而求其變,是三人一致的藝術態(tài)度。潘天壽對于文化的傳承,傾向于堅守,但他也一直在求變。李可染對于藝術的傳承,傾向于借鑒與創(chuàng)新,但他從未輕視傳統(tǒng)。他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對于傳統(tǒng),不是淺嘗輒止,而是“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并且“所要者魂”。黃胄是極富創(chuàng)新意識的畫家,從西北來到北京之后,他對傳統(tǒng)心生敬畏,為創(chuàng)新而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傳統(tǒng)。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寫,亦得益于對傳統(tǒng)愈漸深入的理解和選擇性的學習?梢哉f,三位大家一輩子都在“!迸c“變”之間學習、研究、探索。

 。ㄟx自2011年8月21日《人民日報》)

6. 對潘天壽繪畫特點和觀點等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潘天壽認為東西方繪畫“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極則”,也就是說中國畫是一種不同于西方繪畫的獨立的藝術體系。

B. 潘天壽強調“中西藝術應該拉開距離”,也就是強調民族藝術的獨立性,捍衛(wèi)中國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

C. 潘天壽的作品都雄闊大氣,在濃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無遺,滿是氣概與豪情,通過視覺的震撼直達心靈。

D. 潘天壽能夠造就奇崛沉雄的現(xiàn)代花鳥之境,是因為他能夠憑借深厚的傳統(tǒng)學養(yǎng)緊扣鐵馬金戈的時代巨變。

7. 對李可染繪畫特點和觀點等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李可染的創(chuàng)作無不以西式的對景寫生、對景創(chuàng)作為切入點,運用形、光、色在內的西畫的觀察方法、創(chuàng)作技巧。

B.曾轉入西畫專業(yè),專攻素描和油畫的李可染強調借西潤中突破傳統(tǒng),并且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績推動了中國山水畫從內容到形式的革新。

C.李可染借西潤中有大成效,是因為他對于傳統(tǒng),“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并且“所要者魂”,也就是說他對傳統(tǒng)理解、把握都十分到位。

D. 李可染的作品,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相比,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成分更多一些,這具體表現(xiàn)他運用“逆光山水”的圖式,寫山水實境。

8. 對黃胄繪畫特點和觀點等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黃胄創(chuàng)作時心中沒有中西藝術的陳規(guī),也少了許多牽絆,這是他沒有受過任何學院派的美術教育的結果。

B.黃胄強調從生活入手,邊觀察邊畫、邊學邊畫,以速寫感受生活、積累素材,但并不排斥學習運用西方繪畫藝術。

C.響亮回應時代的開拓者黃胄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深情描繪,完全保留了現(xiàn)場生動的藝術感受,開中國人物畫新風。

D.黃胄一直對傳統(tǒng)心生敬畏,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傳統(tǒng)。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寫,亦得益于對傳統(tǒng)愈漸深入的理解和選擇性的學習。

參考答案:

6.C(錯在“都”,走了極端)…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8頁)…8.B(A項,原因不充分。一是沒有受過學院派美術教育,二是他始終將活的生活放在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一位。C項,錯在“完全”,原文是“最大程度”。D項,錯在“一直”,原文是“從西北來到北京之后,他對傳統(tǒng)心生敬畏”)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