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xùn)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孫建華《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孫建華《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钡搅饲厥蓟蕰r,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征。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皞鲊癍t”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quán)神授、正統(tǒng)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yīng),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后,卻神秘地失蹤了。幾千年來,有關(guān)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傳國玉璽”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璞玉,獻(xiàn)給楚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玉工鑒定為石頭,楚王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后來武王即位,卞和又獻(xiàn)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蔽耐踝屓税谚逼书_,果然是寶玉,因此稱為和氏璧。楚威王時,相國昭陽天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他。但是不久昭陽就將它丟失,有人懷疑是他的門人張儀偷走,拘留張儀審訊。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后來到了泰國,被拜為秦相。

曹魏代漢,傳國璽作為“君主神授”的象征,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的局面,“傳國璽”幾經(jīng)輾轉(zhuǎn),又落入東晉征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用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獻(xiàn)給晉穆帝,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jīng)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官城,劫得“傳國璽”,不久侯景敗死,他的部將侯子鑒將玉璽投到了棲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后來他的弟子將玉璽獻(xiàn)給了陳武帝。楊堅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滅陳統(tǒng)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于是刻數(shù)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后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溫篡唐后,“傳國璽”又遭厄運,后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郭威建后周后,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nóng)夫在耕田時發(fā)現(xiàn)了傳國璽,送至朝廷。經(jīng)13位大學(xué)士依據(jù)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rèn)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zhèn)。宋靖康元年(公?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后便銷聲匿跡。

(節(jié)選自《人民文摘》2012年第12期)

5.有關(guān)“傳國璽”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傳國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B.傳國璽是玉制的皇印,它的象征意義是“君主神授”,在傳國玉璽身上有著不少的故事。

C.失去傳國璽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所以歷代皇帝都十分珍視傳國璽而不想當(dāng)“白版皇帝”。

D.傳國玉璽的材料源于和氏璧,當(dāng)時楚王偏信玉工不以之為寶,武王也沒認(rèn)出它是塊寶玉,是文王認(rèn)出它是塊寶。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在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之前,“璽”沒有尊卑之別,此時的“璽”只有“印”之義,官印和私印均可稱為“璽”。

B.秦始皇把皇帝印稱為璽,秦始皇離世之后,歷代帝王都以得到傳國璽作為符應(yīng),尊為國之重器,并奉為天命的象征。

C.晉朝司馬氏得到傳國璽后,時局動蕩不安,傳國璽在幾經(jīng)輾轉(zhuǎn)后,東晉征西將軍謝尚最終奪得了傳國璽。

D.唐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而成為“白版皇帝”,他憤憤不平地刻了數(shù)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

7.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傳國璽,就會顯得底氣不足而被世人所輕蔑,所以傳國璽成為后世皇帝的爭奪對象,也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

B.楚威王時,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滅越有功的相國昭陽,這說明這時的和氏璧還只是一種“印”,其義為“信”。

C.傳國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朝代的更迭,因此,傳國璽傳到宋靖康元年就失蹤了,這也不奇怪。

D.北宋哲宗時一個農(nóng)夫在耕田時發(fā)現(xiàn)的傳國璽,有人說它是真的有他的道理,因為它經(jīng)過13位大學(xué)士依據(jù)前朝記載并多方考證得到了認(rèn)定。

參考答案:

5.答案:A。  (“上面”有歧義,可理解為“在傳國璽上”,也可理解為“在傳國璽上方”,與“下面”相對。而原文是“正面刻有……”。)

6.答案:A。  (B項,把傳國…請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十頁)…失蹤了”錯誤,傳國璽傳到宋靖康元年時是被大金國掠走的。)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