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條微博意外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網友發(fā)帖稱,“天哪,樓里有家人,貌似媳婦懷孕了,說WiFi有輻射,影響他家媳婦的健康,逐家逐戶敲門叫我們不要用……今天已經敲了4次門了!痹撐⒉┍缓芏嗝襟w轉發(fā)。
WiFi輻射成為公共議題,輿論當然不是樂在戲謔這位“中國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給大眾科普一下輻射常識。因為隨著WiFi的普及,各種“想當然”的擔心還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實上,輻射一般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等,危害較大;非電離輻射則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手機、電腦、高壓線、變電 站、手機基站、電視廣播等產生的電磁場,危害性較弱。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但有時張冠李戴,就帶來了心結般的“輻射恐懼癥”。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量級很小,比用于治療腫瘤所需要的輻射量差了上億倍的量級,比一次CT則差了近萬倍。WiFi其實與手機信號沒有本質區(qū)別,都屬于微波。目前尚無科學依據(jù)表明它會破壞人體DNA或蛋白質結構。
再說了,輻射對人體傷害一般是兩種效應:一種是輻射量達到一定程度與級別,另一種是長期在輻射環(huán)境下的累積作用。生活中電磁波輻射量,只有24小時不停地暴露在這種輻射環(huán)境下,長期累積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這幾年,網上網下盛傳仙人球、龍舌蘭是“防輻射利器”,防輻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婦的“標配”。只是,專家早就提示,類似說法純屬商家炒作,都是忽 悠。去年,果殼網發(fā)布了“十大最流行謠言”,眾多白領心中的“常識”紛紛上榜,其中就有“孕婦需穿防輻射服保護胎兒”的說法。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歐美 國家的孕婦多沒聽說過防輻射服了。當然,如果媳婦懷孕就要滅了WiFi,那么,手機不能用了,電視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訊衛(wèi)星最好也摘下來了。
對輻射危害采取合理防護,這是公共安全的底線。但如果一味將輻射妖魔化,恐怕只會因噎廢食。眼下,我們身邊的輻射源確實越來越多。然而現(xiàn)代生活注定離 不開輻射,只須堅持“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yōu)化”原則,既不掉以輕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電器輻射參數(shù)指標,適度遠離輻射中心,理性關注,科學防護, 輻射其實也不是洪水猛獸。
17.生活中的輻射并不可怕,它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6分)
18.我們應該如何消除人們的“輻射恐懼癥”呢?(4分)
參考答案:
17.(6分,答出兩點即可)①生活中的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危害性較弱。②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量級很小,目前無科學依據(jù)表明它會傷害人體。③生活中的電磁輻射量只有長期積累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18.(4分,每點2分)①科學防護:對輻射危害采取合理防護,堅持“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yōu)化”,了解電器輻射參數(shù)指標;適度遠離輻射中心。②理性對待:不輕信謠言,不將輻射妖魔化,不因噎廢食,輻射其實不是洪水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