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一語文閱讀試題

《淚珠與珍珠》高一散文閱讀及答案

《淚珠與珍珠》高一散文閱讀及答案

說明:本份閱讀初高中均有收錄,此處為高一試卷選用作品,特此說明——華語網注。

(1)我讀高一時的一篇英文課文,是奧爾珂德的《小婦人》,讀到的書中馬區(qū)夫人對女兒們說的兩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比嗤瑢W都讀了又讀,感到有無限啟示。其實,我們那時的少女情懷,并未能體會什么憂患,只是喜愛文學本身的美。

(2)又有一次讀謝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賞“雨后的青山,好象淚洗過的良心”一句。覺得她的比喻實在清新鮮活。不知愁的少女,總是寫淚與愁的詩?吹桨拙右住缎聵犯返脑娋洌骸澳炯t素絲,徒夸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歡顛來倒去地背。老師說:“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卻不及杜甫的四句詩,既寫實,卻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3)他又問我們:“眼淚是滾滾而下的,怎么會橫流呢?”我搶先回答:“因為老人臉上布滿皺紋,所以淚水就沿著皺紋橫流起來……”大家聽了都笑,老師也頷首微笑說:“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體會老淚橫流的悲傷呢?”

(4)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甫“眼見枯骨”的哀痛。如今海峽兩岸政策開放,在返鄉(xiāng)探親熱潮中,能得骨肉團聚,相擁而哭,任老淚橫流,一抒數十年闊別的郁結,已算萬幸!拔蠢夏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边@也不是探親文學中,為何有那么多眼淚吧!

(5)說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現象。我丈夫一向自詡“男兒有淚不輕彈”,現在也得向眼科醫(yī)生那兒借助“人造淚”以滋潤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6)記得兒子幼年時,我常常要為他的冥頑不靈掉眼淚,兒子還奇怪地問:“媽媽,你為什么哭呀?”他爸爸說:“媽媽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進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淚水把沙子沖出來!焙⒆由岛鹾醯孛覞M是淚痕的臉,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7)沙子進入眼睛,非要淚水才能把它沖洗出來,難怪奧爾珂德說“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了。

(8)記得有句詩說:“玫瑰花瓣上顫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淚嗎?”想象得真美。然而我還記得阿拉伯詩人所編的故事:“天使的眼淚,落入正在張殼賞月的蚌體內,變成一粒珍珠。”其實是蚌為了努力排除體內的沙子,分泌體液,將沙子包圍起來,從而形成一粒圓潤的珍珠?梢娚趭^斗過程中,是多么艱苦!這一粒珍珠,又何嘗不是蚌的淚珠呢?

(9)最近聽一位畫家介紹嶺南畫派的一張名畫,是一尊流淚的觀音,坐在深山巖石上。他解說因慈悲的觀音,愿為世人負擔所有的痛苦與罪孽,所以她一直流著眼淚。眼淚不為一已的悲痛而為蕓蕓眾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淚。

(10)基督徒在虔誠祈禱時,想到耶穌為背負人間罪惡,被釘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們常常感激得涕淚交流。那時,他們滿懷感恩的心,是最純潔真摯的。這也是奧爾柯德說的“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注:本文選自《琦君自選集》,略有刪節(jié)。琦君,女,生于1917年。著名作家,曾任教于臺灣中央大學!稖I珠與珍珠》作于1987年。

1、作者在第(2)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象淚洗過的良心”,并說當時只“覺得她的比喻實在清新鮮活”。其實,這句話在本體與喻體的關系上更有妙處。請你針對這一點做簡要說明。(填寫的文字不超過30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顏色、有形象的。而良心______________。

2、結合上下文,體會(1)(2)(3)段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3、不管是第(4)段中“探親文學中有那么多眼淚”還是第(5)段中“老年人借助‘人造淚’以滋潤干燥的眼球”,都是要表現________的道理。(填寫文字不超過25字)

4、第(8)段中作者寫到“這一粒珍珠,又何嘗不是蚌的淚珠呢?”這與本文題目相照應,作者這樣寫的含義是什么?

5、“流淚的觀音”的淚水和基督信徒們滿懷感恩的淚水各包涵什么意義?

6、全文三次出現“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在不同位置,其作用意義也各有不同。請分條說明。

參考答案:

1.是摸不著的、看不見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象的青山,別出心裁。

2.沒有經歷過生活憂患的青年人,對詩文的理解是膚淺的。所喜愛的只是語言本身的美。

3.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于,才能體會杜甫“眼見枯骨”的哀痛。

4.磨難、憂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淚水的珍貴在于它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戰(zhàn)勝苦難后的精神升華。

5.(1)為世人負但所有痛苦與罪孽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2)為報答世間一切真誠、善良、美好事物的感激情懷。

6.(1)引入話題;雖然喜愛,但并不真正理解。

(2)再次提起,貫穿全文;表現戰(zhàn)勝苦難與憂患的韌性與意志。

(3)與開頭照應,呼應全文;更深地體會到我們應感恩于這個世界,讓自己更為完善。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