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詠物詩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而要達到神似就比較難了。
以繪畫打個比方,同是畫人物肖像,一般的畫匠只能達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畫家才能達到神似,把人物畫得活靈活現(xiàn),富有神韻,畫龍點睛這一成語說的就是這么一回事。
就拿蘇軾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來說,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翻譯:
如雪偶般又輕又薄的梨花瓣煩刻間已飄飛滿地。這一剎那的景象使我們頓悟了人生,最美的時刻也就是開始領悟到人生凄然的時刻。
清明時節(jié),草熏風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華過眼即空,但是這一刻仍是一年當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幾度清明?
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tài),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并把詠梨花與自詠結(jié)合了起來。
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cè)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