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責不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在前面我曾經(jīng)談到了一件事實。就是教師帶領兒童到兒童樂園去,在結(jié)束集體游戲后,教師就吩咐孩子們自己去玩自己喜愛的游戲。這本來應該是孩子們皆大歡喜的事;他們可以自由玩耍。而有些孩子竟然木然地站在那里不知應該做什么。因而也不禁使老師感到驚訝。老師沒有吩咐,沒有布置,他們就不知如何行動。沒有了指示和布置,他們就無所適從。孩子們的天真哪里去了?!他們的主見和喜愛哪里去了?!這些固然值得老師們深思,但更應該值得父母們深思和反省。平日是否對孩子們的行動管束得過多了呢?叱責過多了呢?
有些父母,尤其是母親,樣樣事情都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方法去做。一看到孩子的所作所為不合自己的心意,甚至不是自己的方式。方法,就出來指責:“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實際上一件事情通常是可以有多種方法的。在同一條件下,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于是,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方法。這些都屬正,F(xiàn)象。只允許一個模式,尤其是自己的模式是不正確的。另外,給予孩子大多的指示和提出太多的要求,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性。相反地,如果孩子們遇到某些問題時,我們給孩子們一些機會去思考。行動,自己去學習如何處理問題,便能養(yǎng)成他們的獨立性和判斷力。如果樣樣事情做父母的都預先下了判斷,作了吩咐,孩子自己沒有機會去思考,當然也就不會再去思考了。這樣就會養(yǎng)成孩子被動的習性和依賴父母的思想。因此一旦脫離了父母或老師,他們就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事事代勞,樣樣包辦,不讓孩子動手,那當然更糟。
反之,如果父母能從小就養(yǎng)成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自然而然地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
這里不妨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孩子放學回來,很多母親就逼他們做作業(yè):“到屋子里去,做完了作業(yè)再玩!”或者“先到外面去玩,玩夠了就回來做作業(yè)!”后者表面上看似比前者要開明些,允許孩子玩一玩。實際上這兩種作法都值得斟酌。因為這都是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志。
其實,如果孩子已經(jīng)多少有了些思考能力和獨立的要求,我們就應該盡量給予孩子們自己思考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應該從什么做起,是馬上就做功課呢?還是先玩耍一會再做功課。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們又能高高興興地做功課。當然,這樣做,絕不是要父母放任孩子不管。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父母親既應監(jiān)督,也應檢查;必要時,還應給予幫助,幫助和啟發(fā)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是因為孩子的選擇有時不一定完善。它們可能會有不夠妥當和欠缺的地方。只要沒有什么不良的后果,父母就應盡量不插嘴,讓他們自己去總結(jié),并從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