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作者:尹建莉 文章來源:當當網(wǎng)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3)

我開玩笑地問這位老鄉(xiāng),你上次丟了手機,那手機好像挺貴的吧,回家后老婆打你沒?他知道我是針對他打兒子的事說的,笑了,說:怎么能把我和兒子放到一起說事,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讓他記事,是為他好——家庭教育中這種強盜邏輯很多,打孩子說成是“為孩子好”,撒惡氣說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還要把這說成是“愛”,讓被打的人來領(lǐng)情——天下有這么不講理的嗎?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要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家長當然都不是圣人,會經(jīng)常因孩子的問題有情緒起伏。但我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家長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通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態(tài)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罵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種習慣,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學生的家長來找我咨詢。她經(jīng)常打孩子。她對我說,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氣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氣,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關(guān)疏導后,說了幾句比較刺激她的話:你可以非常誠實地在內(nèi)心想一下:單位領(lǐng)導惹你生氣時,你會去罵他嗎?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讓你不高興時,你會動手去打嗎?其實,人在做出一個行為時,往往瞬間就能把結(jié)果判斷出來。家長如果說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氣,因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會把你怎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quán)威,是主人,你不用擔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總是“忍不住”。

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種人際關(guān)系,在這樣一種關(guān)系中所體會到的東西,或好或壞,都會給兒童留下終身印象和一生影響。我猜測上面這位家長在童年時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挨打受罵,雖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長大后多半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同樣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不會愛,缺少愛的能力。常聽到人們說:我脾氣不好,遺傳了父母的脾氣。仿佛這“脾氣”是娘胎里帶來的。事實上“脾氣”不是來自血脈的生物遺傳,是來自生活體驗的心理傳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聲叱責,這是人們相互關(guān)系中修養(yǎng)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現(xiàn)大聲叱責的地方,就有粗魯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xiàn)象。用大聲叱責(家庭中還有拳頭)教育出來的孩子,失去了感覺別人最細膩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周圍的美,他非常冷漠無情,毫無憐憫心,在他的行為中有時會出現(xiàn)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現(xiàn)——殘忍!

我的一位女同學,她工作、人際關(guān)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卻經(jīng)常在家里打罵孩子。有一次我們聊天,她談到她父親時,歷數(shù)其父的不是。她父親在她小時經(jīng)常打她。她覺得父親當年打她那些理由一個都站不住腳,對父親的行為充滿蔑視,甚至有一種仇恨感。后來我們聊到她的孩子,她又歷數(shù)孩子的不爭氣,講了一串孩子該打的事例。當我表示她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來源于她父親的粗暴時,她對此斷然否定。說她和父親不一樣,她父親打她沒有道理,而她打兒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們小時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糧食,所以孩子把飯燒糊了會挨打。現(xiàn)在的孩子絕不會因為這事挨打,他們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試不好或上網(wǎng)——可這是區(qū)別嗎?這位女同學和她的父親其實都因為同一個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興了。他們對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頭。從做家長的修養(yǎng)上看,他們其實是很相像的。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4)

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患,創(chuàng)痕會伴隨孩子一生。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兩方面都會受到損害。他從家長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體會的是自卑,學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就像人冷了會起雞皮疙瘩一樣,他會不由自主地在心理和生理上發(fā)生一系列改變。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jīng)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打罵的方式絕不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只能讓他的心理扭曲。一個心理殘疾的人,遠比一個生理殘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層可怕。2008年奧地利曝出一件讓整個國家蒙羞,讓全世界震驚的事件,一位叫約瑟夫的父親,在地下室囚禁他的女兒長達24年,并對其實施性迫害,致使其生下7個孩子。并且他還虐待他的老母親,把她關(guān)在閣樓上,經(jīng)常讓她忍饑受凍,直到死去。當代社會為什么還存在這樣的“超級野人”?媒體挖掘的一些報道應該能說明問題:約瑟夫在童年時,經(jīng)常遭受來自母親的暴力和虐待。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很典型地說明,畸形的家庭教育會給一個人帶來怎樣的惡果。

在嚴厲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性格內(nèi)向,缺少人際溝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壞脾氣,甚至是墮落等等。也有生理上的反應,如嘔吐、腹瀉、胃腸疾患以及失眠等。

童年時代的每一種體驗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跡,孩子沒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響著他成長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滾成一個碩大的雪球,對未來形成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像一個比喻說的那樣,南美的一只蝴蝶揮動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場龍卷風。

現(xiàn)實生活中當然有一些事例佐證著“不打不成才”的觀點。

2005年網(wǎng)上看到一篇報道,說沈陽一個13歲女孩,在一個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獲得冠軍,而這一佳績居然是她的父親在三年時間里抽女兒400個耳光得來的。這仿佛是一個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會讓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進孩子“成才”。

可是,一個平均兩三天就要挨一記耳光的孩子,尤其是個女孩子,她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膚上的痕跡很快會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能消褪嗎?女孩要長大,她將不只是個“彈鋼琴的人”,她還會是個有很多種角色的人。作為更多的角色,她將會表現(xiàn)出怎樣一種面貌呢?如果說這個個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種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種畸形價值觀下危險的做法。它在用一個單一成就,去賭孩子人格健全與一生的幸福。

我曾見過一位母親,她得意洋洋地說: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頓,或臭罵一頓,立刻就聽話了?梢詳喽ǎ@位母親只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在著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時,并且在她毫不關(guān)心孩子的幸福感時有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實,也不會長久。

我還認識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學習出色,工作能力強,看起來性格也活潑開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點。她只是一直以來胃腸功能不好,二十歲上大學時急性胃穿孔,差點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醫(yī)學上早已發(fā)現(xiàn),慢性胃腸疾患和人的消極情緒以及壓力有關(guān)。從她的疾病及偶爾流露的一些性格特點,我估計她兒時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心理創(chuàng)傷。果然,后來有一次我們隨便聊起來,她說她媽媽從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學后到媽媽單位拿家門鑰匙,走時忘了和辦公室的阿姨說再見。就這么點事,她媽媽半夜加班回來,一把將她從被子里拎出來,暴打一頓。她說當時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因為什么,而類似的事發(fā)生過很多次。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tkgg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