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亦我所欲也 是進亦憂(范仲淹《岳陽樓記》)
B.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
C.所惡有甚于死者 于廳事之東北角(林嗣環(huán)《口技》)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一狼得骨止(蒲松齡《狼》)
2. 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故不為茍得也 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
B.賢者能勿喪耳 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C.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吃喝著給他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鄰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3. 本文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①______________”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②______________。(4分)
4. 下表對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點進行了梳理,請在空缺處填寫相應內容。(4分)
列舉事例 | 運用排比 | 運用對比 | |
《魚我所欲也》 | 乞人不屑“蹴爾”之食的事例 |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 把“① ”與“② ”在財富數(shù)量上作對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守城方得“地利”卻“③ ”的事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把“多助”與“寡助”的結果作對比 |
【參考答案】1. A 2. …【請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九則)】……【下載貴州文言文閱讀分類題集請點此(下載頁文言文閱讀題集)】… ②萬鐘 ③委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