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率妻子邑入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②日星隱曜(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③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11.酈道元的《三峽》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自然景觀的?請你簡要概括。(2分)
(二)(4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13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2.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典故?請簡要說明。(2分)
13.頸聯(lián)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請談淡你的理解。(2分)
(三)(10分)
活出自自己的詩意人生
①外賣小哥與詩詞達人,看似不不搭界的兩個身份集于一身,讓雷海為成了“網(wǎng)紅”。幾天前,這個為生活默默奮斗的年輕人,一路披荊斬棘,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
②十幾年前,雷海為看了金庸的小說《俠客行》后,對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俠容行》一詩深深著迷,“趙客縵胡纓,吳釣霜雪明”這樣的詩向,把他領(lǐng)進古代文學的江湖。感受著古人的情感、中文的意境,雷海為在工作之余不斷讀詩、背詩。打工持續(xù)了多少年,詩詞就陪伴了他多少年。決賽播出的當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詩詞似乎沒能改變他的生活和命運,那么詩詞之于雷海為有什么用呢?
③由詩詞,與千古圣賢神交。與友人告別,李太白“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的深情浮現(xiàn)眼前。在類似的場景想起相關(guān)的詩向,與作者的心律產(chǎn)生共鳴,在時移世易中理解歷史、理解生命。
④由詩詞,讓生活節(jié)奏沉靜。答題沉著,泰然自若,雷海為給很多觀眾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十幾年里,他做過電話銷售、馬路推銷
、服務(wù)員、洗車工,也輾轉(zhuǎn)了幾座城市,在變動不居的生活中,詩詞是唯一不變的行李,仍能使他保持一份淡定和寧靜。
⑤由詩詞,堅定前行的腳步。當雷海為在書店里默默背詩,當他利用送餐間隔的碎片時間讀書,當他承受著生活的奔波與辛苦,他沒有自怨自艾,賽場上那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全”,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場詩。
⑥縱使困頓,也不改內(nèi)心的純潔、不棄生命的高貴,正是真正的詩意所在。其實,當我們問詩詞之“用”時,就已經(jīng)陷入了功利的計較。一些“無用”的種子,或許有一天會開成有“大用”的花。
⑦吟詩作對不分職業(yè),對美的欣賞更沒有界限。歷屆詩詞大會,學霸型選手各領(lǐng)風騷,而這一次,基層文藝工作者陳玨如、帶犬民警夏鴻鵬等非科班出身的選手大放異彩,讓這檔節(jié)目的意義更加深刻。詩詞不應(yīng)是少數(shù)學界精英的專利,更不是博物館里的展品,只有每個普通人都擁有一顆詩心、活出一份詩意,才能讓地氣激活文氣,讓文氣凝聚人氣。
⑧談起未來,雷海為打算回鄉(xiāng)搞養(yǎng)殖。這讓不少人覺得惋惜,畢竟這與詩詞相去甚遠。其實,無論是博士說相聲還是保安當律師,這類新聞頻頻引起熱議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職業(yè)選擇與社會期待的差異。然而更要看到,當下,成功的標準不再唯一,多元擇業(yè)不僅是一種自由,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⑨對于雷海為而言,無論繼續(xù)送外賣,還是轉(zhuǎn)型創(chuàng)業(yè),只要心中有詩,自能保持精神的高責。
(文/石羚 有刪改)
14.第②段中加點詞“依然”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15.第②段結(jié)尾處作者發(fā)出“詩詞之于雷海為有什么用”一問,請結(jié)合原文談?wù)勀銓?ldquo;有什么用”的理解。(2分)
16.請你簡要分析第③段劃線句的作用,并為本段分論點補充一個論據(jù)。(2分)
17.第⑦段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思路,請簡要分析。(2分)
18.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談?wù)勀銓?ldquo;成功的標準不再唯一,多元擇業(yè)不僅是一種自由,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句話的看法。(2分)
(四)(14分)
家書
①十九歲入伍,父親便闊別故土,倥傯天涯,多地輾轉(zhuǎn),卻不改征程戀戀。一家人也跟著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遷京城,不斷大騰挪。每次搬家,都要苦著母親對家用進行取含。只有一樣東西是例外。那是父親保存的一麻袋家書,無論走到哪里,父親都帶著它。它帶給父親的慰藉與日俱增。
②父親的數(shù)百封家書,安靜地,溫暖地,躺在家中某一個角落。它們褶皺,斑駁,浸漬,娓娓訴說血肉深情與家族基因密碼。這些文物般的家書,皆為父親與祖父母三方通信。
③祖父是村里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好到縣里讓他去寫身份證——中國第一代身份證是手寫的。當然,祖父還給村里人寫春聯(lián),寫婚聯(lián),這在深藏于丘陵之中的那個村莊里是了不得的。當父親打起背包去軍營時,祖父特地買了十本信紙,在站臺上塞進父親的挎包。自此,多少年軍旅歲月,祖父母從未去部隊探望過他們的兒子,家庭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了兩代人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方式。寫信成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
④父親每一個星期給家里寫一封信,這個頻率一直保持到手機出現(xiàn)。十本信紙,寫盡父親青少年時代的悲歡。如今,父親的人生開始踏入念舊懷舊的里程,他是那么喜歡讀那些略顯稚嫩的文字,翻來覆去,不厭其煩。而且似乎他每讀一遍都有新的心得與我交流,或勾起新的曾經(jīng)以為忘記或放下的往事與我分享。我曾經(jīng)把父親的信文提升到這樣的高度:它蘊含著“從哪里來,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這樣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與實踐,也寫盡這一代共和國軍人的艱辛奮斗與光榮夢想。父親聽著,微笑著,不說話。很顯然,父親十分贊同和享受這個“高度”。
⑤祖父母用的“信紙”,是如此特別——這信紙,有糊窗戶的紙,有包裝紙,有作業(yè)紙,還有包食品用的黃草紙……他們被祖父母寫上文字,寄給他們長年漂泊在外的兒子后,享受著傳家寶式的珍藏。手捻這些恍若隔世的信紙,讀著祖父的文字,不禁使我正襟危坐。也許是,祖父的字,橫折豎鉤,點提撇捺,一絲不茍。也許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訓的詞調(diào),雖然時隔二十多年,但透過紙背,至今能嗅覺到嚴厲的語氣,眼前會浮現(xiàn)戴著高度近視鏡的祖父訓話的樣子,言笑不茍,不容置疑。祖父在信中反復(fù)告誡父親,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隊扎下根來,改變命運,建功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