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是指 。(1分)
(2)概括選段故事情節(jié)。(1分)
9.把下面句子還原到文段中,恰當的一處是( )(2分)
句子:以“圣地車都”戰(zhàn)略為引領
文段:“十二五”期間,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嚴重自然災害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按照經濟增速“保五爭三”總要求, A ,以調整結構為主線, B ,以重大項目為支撐, C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D ,著力轉變發(fā)展方式,著力培育特色產業(yè),著力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經濟增速高于、發(fā)展質量優(yōu)于、綜合效益好于全國、全省的良好態(tài)勢,綜合實力在全省晉檔進位。
10.續(xù)寫詩句。要求與原詩在結構、修辭、情感等方面和諧一致。(4分)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第三樣事,我仍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11.古詩詞名句默寫。(6分)
(1)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2)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飛來峰》)
(4) ,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詩經·秦風》)
二、閱讀(41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2-13題。(5分)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釋】①據孫洙《唐詩三百首》介紹,本詩為盛唐時期張旭受陶淵明《桃花源記》啟發(fā)而作。②磯:水邊突出的巖石。
12.“石磯西畔問漁船”中的“問”字表達出詩人怎樣的心情?(2分)
答:
13.本詩與《桃花源記》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請簡要說明。(3分)
答:
(二)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題。(10分)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①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②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④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
【注釋】①姥(mǔ):老婦。②篚(fěi):圓形竹筐。③真草:楷書,草一書。④抗:抗衡,相當。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善鳴,求市未能得( ) (2)遂攜新友命駕就觀( )
(3)當舉群相送耳( ) (4)使人耽之若是( )
15.“籠鵝而歸”的“籠”與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
C.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D.餓其體膚(《<</span>孟子>兩章》)
1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
譯文:
(2)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
譯文:
17.下列有關王羲之書法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王羲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
B.王羲之是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齊名的唐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C.王羲之書法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
D.王羲之《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題。(10分)
書生意氣正當時
君 然
①“史亦嘗考,文亦嘗校,答辯近了,猶思幾度改論稿;家總要成,錢總要掙,奔走紅塵,莫忘曾經是書生。”近日,這副對聯(lián)在微博和微信上熱傳,不少網友為其中的書生情懷所感動。
②這副對聯(lián)的作者是復旦 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時間久遠 、他只能依稀記得對聯(lián)創(chuàng)作時間是2003年左右。在陳正宏看來,這副對聯(lián)是“急就章”,嚴格來說,從平仄、對仗的角度來看都不工整,甚至可以說這是一首“打油聯(lián)”。而如今,這副“打油聯(lián)”因何在網上不脛而紅?
③陳正宏認為這副對聯(lián)之所以走紅,是因為人們對其中“書生意氣”有所共鳴。“書生”這個詞,或者說“書生意氣”,有些人覺得已經過時了。從我們的角度來講,一個社會需要發(fā)展,個人需要發(fā)展,書生本色還是需要的,F在社會上有些情況會發(fā)生,可能還是跟“書生意氣”缺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