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日》中“飛蛾”,《月》中“姮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自古以來,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巴金在日中也寫到:“沒有了光和日,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但巴金寫《日》卻不是為了歌頌太陽,他在文章開篇首先寫的是飛蛾,一種渺小并不美麗的生物,但是它“為著追求光和日,,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在這里,飛蛾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物,巴金重新賦予了他們一個新的內涵。人應該“為著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雖然“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就是作者塑造的敢于追求,勇于犧牲,一往無前的戰(zhàn)士的形象,就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同樣,作者的《月》也不是為著寫“月”。在文中,“月”“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為什么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她是為了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這里的姮娥和飛蛾、夸父是相似的,為了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不惜犧牲生命。
解答:《日》中“飛蛾”,《月》中“姮娥”都是作者塑造的敢于追求,勇于犧牲,一往無前的勇士的形象。他們?yōu)榱俗非蠊饷鳎瑸榱恕笆惯@已死的星球再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飛蛾”和“姮娥”由衷的贊美、歌頌之情,寄托了自己為了光明和理想而不惜犧牲的崇高的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