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五冊

歸去來兮辭課后練習解題指導(人教課標版)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歸去來兮辭課后練習解題指導(人教課標版)

一熟讀并背誦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揣摩“心為形役”“已往之不諫”“迷途”“昨非”等詞語的含義,說說作者辭官的原因和歸途中的心情。

2.中間部分作者從哪些方面寫歸田的生活樂趣?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有人認為,“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請結(jié)合全篇進行探討。

設題意圖:本題按照文章的段落順序依次設問,強調(diào)在逐字逐句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從詞語含義、描寫、抒情、議論等幾個角度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整體上的把握,并熟讀成誦。

參考答案:

1.詞語含義見課文注釋。作者辭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場的污濁,也認識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當他意識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后,痛苦之余又慶幸自己陷入泥淖還不算深,還來得及從迷途走出以踏上正確的道路。因已決計歸去,作者又有些解脫后的欣喜。因此在歸途中就顯得快樂而急切,他水陸兼行,歸心似箭,又恨天亮得慢,“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表現(xiàn)了擺脫束縛、重返自然的歡快舒暢,“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又表現(xiàn)了作者歸家的急切之情。

2.中間部分作者極力描寫歸田的生活樂趣,大致分為四個方面:初進家門居室之樂庭園之樂戶外之樂。在第2段寫到初見家門之時,“載欣載奔”,一派狂喜之態(tài)。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歸來,爾后舉家歡慶,其樂融融。從“引壺觴以自酌”到“審容膝之易安”幾句,寫飲酒自娛之樂與傲然自得之情。隨后作者將筆鋒從寫居室轉(zhuǎn)到了寫庭園,甚至到高處、遠處等目光所及之處,精心選取了園日涉、策杖流憩、撫孤松、出岫之云、知還之鳥等幾個畫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觴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場景,創(chuàng)造出一個安樂閑適的意境,表面寫景,實則抒懷,表現(xiàn)出隱逸生活的無盡樂趣及作者的孤傲堅貞之志。第3段中作者聽親人說知心話,以琴書為伴,樂以忘憂。接著在農(nóng)事閑暇之余乘興出游,從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見之景,作者都娓娓道來,春意盎然,詩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觸景抒懷,萬物的生機勃勃和欣欣向榮卻讓他感嘆人生的短暫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感情基調(diào)仍是明快愉悅和樂觀的。

3.作者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之句收束全文,樂天安命,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一直到死,這是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這樣的思想是有些消極,在歷史上也曾引起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鳴,但我們不能將這種評價簡單化、絕對化,而是要進行深入的理解。聯(lián)系陶淵明的經(jīng)歷和志向,是可以理解這種態(tài)度的!案毁F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適合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與士族階層同流合污,無法將自己融入污濁黑暗的官場生活中去,棄職歸田便成為他必然的選擇,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種種人生樂趣,才能寄托心靈,這也正是他執(zhí)著追求自己理想的一個表現(xiàn)!傲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直率地表達出來,不加任何矯飾,是作者歷經(jīng)人生曲折之后真實而復雜的感慨,飽含著作者從官場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過來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體驗。

本題是開放題,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二陶淵明詩文的藝術特點是“平淡自然”。前人說此賦“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請從情感表達和語言運用兩方面談談你的理解。

設題意圖:本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藝術特點和風格進行全面把握的能力,學會從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兩方面出發(fā)品味文章的風格特征。

參考答案:

本文無論是抒情、敘事、議論,還是結(jié)構(gòu)、語言,都充分體現(xiàn)出了陶淵明詩文平淡自然、清遠瀟灑的風格特征。

從情感表達上來說,作者寫作此文確實是發(fā)乎真情的,是為情造文,而非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說:“公罷彭澤令,歸賦此辭,高風逸調(diào),晉宋罕有其比。蓋心無一累,萬象俱空,田園足樂,真有實地受用處,非深于道者不能!(〔清〕吳楚材等《古文觀止》卷七)正因為陶淵明內(nèi)心深處真正熱愛田園生活、熱愛自然,才可能將這種感情表達得如此準確含蓄,如此打動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詠懷之作,并帶有相當多的敘事成分,但作者能將議論、敘事與抒情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悅等種種感情不是直接生發(fā),而是在描景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畫的景物展現(xiàn)中,作者那灑落的胸懷、高潔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為田園的種種美好景物,自然創(chuàng)造出絕妙的意境。文中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看起來都是一些平常的細節(jié),但又處處顯示出作者“曠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遠的描述中,包含著濃濃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從語言運用上說,本文語言淺切樸素,音節(jié)和諧,辭意暢達,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韻,呈現(xiàn)出天然純凈之美!皻W陽公言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此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辭后語》)可見前人對此文的語言風格評價甚高。作者雖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語句,但都自然地化為己意,語如己出,毫無用典和化用的痕跡。因此說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是比較貼切的。

三翻譯下列句子,并體會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4.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設題意圖: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句意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提高語言素養(yǎng)! 歸去來兮辭 資料目錄

參考答案:

1.譯文:我認識到過去所做錯的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知道未來的事卻還來得及彌補。我確實已走入迷途但還不算太遠,現(xiàn)在已經(jīng)覺悟到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

表達效果:作者在此處化用了《論語·微子》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之句,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決絕的宣言。“今是而昨非”,前后對比,鮮明有力,“迷途其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又溢于言表。

2.譯文:船在水中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吹動著我的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朧,天還不亮。

表達效果:前兩句對仗工整,語句精練,抑揚頓挫,頗有韻味,且語言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把詩人解決思想矛盾后在回家途中愉悅暢快的心情表現(xiàn)得真切動人。后兩句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歸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3.譯文:倚著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懷,深深感到這簡陋狹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樂滿足。雖有門卻經(jīng)常關閉著,每天到園子里散步,興味無窮,已成為了一種樂趣。

表達效果:“審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韓詩外傳》中的一則典故。北郭先生辭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后以“容膝”言所居之狹小!耙心洗耙约陌,審容膝之易安”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物質(zhì)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在這種對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懷而非物質(zhì)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躍然于紙上了。后兩句寫作者在庭園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與自然融為一體,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園的樂趣。

4.譯文:云氣自然而然從山洞飄浮而出,倦飛的鳥兒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漸漸暗淡,太陽即將落山,我還手撫著孤松,流連徘徊不愿離去。

表達效果:“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是陶淵明詩文中的名句,一方面描寫景物自然妥帖,毫無雕琢之痕又極具詩情畫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遠,出則無心歸則有意,這正是作者出仕和辭官情形的真實寫照。出去做官是無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祿,在這里,“無心”并不是作者的開脫之辭,而是實實在在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責;辭官歸田則是因為“倦飛”,是因為自己已厭倦了官場的污濁和黑暗。作者觸景生情,又能將這種復雜的感情不露形跡地輕點出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宋代葉夢得曾對這兩句大加贊譽:“此陶淵明出處大節(jié),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保ā侗苁钿浽挕肪砩希┒焐淹碜髡哌手撫孤松不愿離去,則是因為作者借孤松以詠懷,喻自己卓然獨立的堅貞氣節(jié)。

四△結(jié)合已學過的《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說說你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并談談你對古代歸隱現(xiàn)象的看法。

設題意圖:這是一道拓展開放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閱讀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通過閱讀對作家進行深入的理解,并由對作家作品的認識理解拓展到對當時時代背景、文化氛圍、文人風尚等的認識,探討作家作品和時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學生只要言之成理、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和認識即可。

如對陶淵明的認識可以有:安貧樂道、崇尚自然,是魏晉風度的代表等,但要注意到陶淵明曾有遠大抱負和壯志,只是很難有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注意陶淵明對待仕和隱的矛盾。

學生對歸隱現(xiàn)象的看法只要能把握某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可聯(lián)系社會的動亂、玄學的影響等方面作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靈活掌握。歸去來兮辭 資料目錄

查看更多歸去來兮辭 參考答案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