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之道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設計:教師講故事:《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互動式導入)
大家還刻震驚世界的“9.11”大災難嗎?當飛機撞向世貿大樓時,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56層。在為生死關頭,他掏出了手機。愛德華撥打了兩個電話,分別給他的助手和律師,可還沒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事情,又撥通了第三個電話……大家想一想,這第三個電話是給誰的呢?(學生交流)
律師趕到舊金山,見到了愛德華悲慟欲絕的母親。母親流著淚說“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世的財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大家想想:愛德華對他母親說的是怎樣的一句話呢?(學生交流)
美國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名美國公民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你!
設計2:(幻燈片——內容為泰戈爾的圖片)
師旁白:這位白發(fā)的就是泰戈爾,讀他的詩會使你的心靈變得純凈,會讓你的精神尋找一片休憩的家園。早在百年前,他就問道:“你是什么人?讀者,百年后讀著我的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詩作——《孩童之道》,去感悟他那圣潔的情懷。
二、聽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讀,注意字音。
2.聽讀訓練,給學生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對文章所體現的畫面進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情感,最后確定文章的朗讀基調。
聽后亦對錄音中的朗讀情況提出質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這一方法有利于學生不受固定朗讀方式的束縛,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有新的發(fā)現。)
描述情感:一群憨態(tài)可掬、純真無比、出水芙蓉般的自然、清新的力量,因此可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為:輕柔、細膩、婉轉。
3.學生試讀�?升R讀,或找個別學生朗讀。教師簡單點評優(yōu)缺點。
4.教師范讀。
三、品讀,在分析中進一步感受朗讀基調
1.談談閱讀詩作后的第一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最重要的是談出自己的心得。)
2.詩作以孩子們天真可愛的情態(tài)為背景,先后展示了怎樣的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
文章以孩子的憨態(tài)為線索,按照母子情感受的變化可分五大場景:
場景一——無所不能(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
場景二——無所不知(孩子知道程式各樣的聰明話)
場景三——無所不有(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
場景四——無拘無束(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
場景五——無憂無慮(孩子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
3.伴隨著孩子情感圖景的變化,作者賦予了母親怎樣的性格和精神?
慈愛、神秘、美麗
四、美讀,掌握朗讀技巧
1.學生自選五幅畫面中的任意一個,進行自由朗讀練習,然后讀給全班同學,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注意:在這一訓練中,教師要適當點撥朗讀技巧。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把握好詞語意義上的分量與詞語的感情鋠色彩,確定朗讀時的節(jié)奏、語調、重音和停頓。)
2.確定五幅畫面朗讀方法上的異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幅畫面在程度上是并列,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到這一點,盡管全文的朗讀基調為輕柔、細膩、婉轉,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要有變化,在變化中去體現這一基調。
如開篇可歡快輕柔進入正文:第一幅畫面中孩子的自豪以及對母愛的渴望要有所體現,但調子不宜過高;第二幅畫面中包含孩子的天真可愛,同時對母愛進一步贊揚,朗讀的時候要把握這一語氣;面第三到第五幅畫面需要把文章應體現出的情感分別迸發(fā)出來。
五、深入研究
1.《孩童之道》蘊含豐富,人們對其主旨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表達了對母愛的崇高禮贊,有人認為它抒發(fā)了孩童對母親深摯的愛戀,有人認為它表現了對人世間真善愛的熱烈追求。上面的說法你同意哪種?是否有其他的理解?討論一下,談談各自的看法。
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在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文本的解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要脫離文本,無限度地拓展下去。
2.對比閱讀《新月集》中《審判官》和《責備》則以母親的心聲,抒發(fā)了母親,也是詩人自己對那些不理解孩子,一味責備孩子的“他們”的不滿,表達了詩人對孩子深深的同情、憐憫之心。
3.自由選讀《新月集》中的詩篇,解讀作家泰戈爾。
《新月集》中的許多詩篇均洋溢著這種人與自然,這種真、善、美和諧一致的生命的韻律之美。我們不能不為詩人這些時至氣化,自然流出的詩篇,不為詩人那大巧若拙,爐火純青的技巧,不為詩集獨特的魅力所折服。
六、總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是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交流的。孩子偏愛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所以這堂課教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無私而十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四給我的孩子們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豐子愷的寫作風格,體會他對兒子的那份愛。
2.通過分析重點的詞句,體會孩子的率真及作者給予這種率真的贊美之情。
3.體會作者為什么在給孩子們贊美時要表達作為成人的悲哀。
4.掌握“憧憬、鞠躬盡瘁、考妣、齷齪,藤榻、抱怨、妥協(xié)”等一些詞語。
5.學習第二人稱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通過學習體會孩子的率真及作者給予這種率真的贊美之情。
2. 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表達出的父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贊美孩子的率真時表達的對成人的悲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幕顯示作家頭像)
受人景仰的現代漫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曾說過這樣的話:“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點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币粋€孩子和神明、星辰、藝術等同起來的人,一定是一位難得的好父親。今天我們就走進這樣的一個父親的世界,去體會那份父愛。
二、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合作朗讀課文,解決如下字詞:
憧憬、鞠躬盡瘁、考妣、齷齪,藤榻、抱怨、妥協(xié)
初讀課文后,你一定會為豐子愷在文章中表現出的對 愛所感動,那么,這位豐富有愛心的父親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成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作家。
三、作者介紹(屏幕顯示)
豐子愷(1898-1975),漫畫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豐潤
,又名豐仁。浙江崇德(現屬柚鄉(xiāng))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西洋畫�;貒笤谡憬嫌荽簳熤袑W和上海立達學園作任教。1925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并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節(jié)壇。并寫作了以中小學生和一般音樂愛好者為對象的音樂讀物32種。文筆淺顯生動,起了普及西洋音樂知識的啟蒙作用。50年代還從事介紹蘇聯(lián)的音樂教育、音樂情況及翻譯歌曲�?箲�(zhàn)爆發(fā)后,舉家內遷,在任教的同時積極從事抗日文化活動�?箲�(zhàn)后返回杭州,居家從事創(chuàng)作和翻譯。新中國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國畫院工、中國美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儒會長、上海市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xù)筆》等。漫畫有《子愷畫全集》。譯著有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俄國屠格涅夫的《初戀》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等。出版有《豐子愷文集》(7卷)
四、賞析課文
1.了解了作家之后,我們再速讀一遍課文,首先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文章通過了一毓新奇有趣的事表達父親對孩子的關注,你能把這些事列出來嗎?最好最好每件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這些事都發(fā)生在他的哪些孩子的身上?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瞻瞻
① 花生米翻落。
② 小貓不吃糕。
③ 打破小泥人。
④ 做腳踏車、火車、汽車。
⑤ 要上月亮上去。
⑥ 疑心剃頭的爸爸是和尚。
⑦ 疑心爸爸腋下的手是黃鼠狼。
⑧ 熟睡將香蕉扔掉。
⑨ 要搬動大椅子,要把一杯茶橫放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車、要月亮出來‘要雨偏下。
⑩ 學爸爸裁紙,竟把中國裝的《楚辭》裁破了十幾頁。
阿寶 給凳子穿鞋子。
軟軟 拿爸爸的長鋒羊毫。
詳寫的是瞻瞻,這樣詳略得當,突出了較小的孩子瞻瞻的可愛。
2.這些事情的敘述,表達了父親怎樣的情感?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純真直率的贊美。從“憧憬”一詞就可以看出來。以“憧憬”開頭,以“憧憬”結尾。表達了兒童真性情的贊美與熱愛。說明作者也是這樣一個率真的人。那么作者“憧憬”的是什么樣的孩子的生活呢?下面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3.作者“憧憬”的是什么?
他認為孩子值得佩服,做事全力以赴,直率自然、熱情。
他認識孩子最富有創(chuàng)作力。
他認為孩子的世界最廣大。
所以,他對自己呵斥孩子,感到愧疚。連給孩子們打的預防針,都覺得是一種殘忍。由此可見作者對孩子的愛。作者更害怕工在后會像所有人一樣推動從前的純真。
4.作者這樣愛他的孩子們,又為什么兩次提到“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到他的孩子們都能理解他的話的時候,他的孩子們就都長在了。成人有時不得不做一些違背自己心愿的事,這樣就必然會慢慢推動純真。作者即不愿自己失去純真,更不愿孩子們失去純真。然而,孩子們又必須長大,這就是無法改變的悲哀。當然,人長大并不意味著要失去純真。這無疑也是對人們真性情的呼喚。讀者當有此感受。
作者這里提到的“悲哀”,相信對將來長大成人的孩子也是一個告誡,不要因為成長而失去純真。
5.這是豐子愷給自己的畫集寫的序,想一想,為什么他不在中他的畫集,而是寫了他的孩子們?
因為存子愷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們,于是,孩子的一舉一都在他的眼中,孩子自然成了他的模特。他的畫中大部分以孩子的生活為藍本,可以說這本畫集是孩子們的生活寫照。作者通過自己的畫留下對孩子的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所以,他的仍然以孩子為主題,作者在中盡情表達對孩子們的贊美,對童真的熱愛和貪戀。這也正是對美好生活的貪戀。正如作者所說的:“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億的一群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痹谒男哪恐泻⒆雍退囆g是等同的,所以,在這本畫集的序里,他仍然在盡情地表達對孩子的愛。
6.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作者采用的人稱是第二人稱,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采用了第二人稱的寫法,仿佛是與孩子們直接對話,顯得更親切、自然。
五、口語表達訓練
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都有一個的童年,而你童年的點滴趣事恐怕也都來源于你父母的講述。能否以你父母的口吻,講述一件發(fā)生在你身上的童年趣事?(同學之間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展示豐子愷的作品,做成課件或辦成小報皆可,在班級為同學們講解自己心目中的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