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導童年記憶
師:每個中國小孩最初的偶像,幾乎都是孫悟空,我們都是聽著孫悟空的故事長大的。孫悟空千變?nèi)f化,神通廣大,比超人干脆,不需要穿上衣服全副武裝就能擁有超能力;孫悟空無處不在,來去無蹤,比圣誕老人勤快,圣誕老人只上一天班。那么,你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看《西游記》的。
生:兩歲!
生:一歲!
師:你看到的最大的喜歡看《西游記》的人是誰?
生:我爺爺。
師:我65歲的公公,看《西游記》的時候,仍然目不轉(zhuǎn)睛。《西游記》是中國人一生迷戀的神話和童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大話西游”,當然,不是按照周星馳的視角,而是用語文的視角。認真思考一分鐘,想想,你喜歡《西游記》的原因是什么?
二、 大話西游,話心之所向
師: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我們243班也有67個版本的《西游記》。
何逸芳:我喜歡《西游記》,是因為它的語言很幽默,情節(jié)很吸引人,比如“三打白骨精“,打了三次才打死白骨精,很有看頭。
師:孫悟空那么厲害,一棒就打死白骨精,不是很好嗎? 生:一次就打死了,就沒有意思了啊。
師:這就是我們湖南話所說的“韻味”,也就是吊足胃口。為什么打了三次就打死了,不干脆再打個七次八次九次的?
生:老是打來打去,打多了也乏味了嘛!
生:事不過三啊!
師:是啊,三次是大眾思維比較能夠接受的合理的次數(shù)。類似的情節(jié),我們還能舉出什么?
生:三借芭蕉扇。
生:三顧茅廬(讀成了驢)。
師:孩子誒,這個字如果讀成三顧茅“驢”,那盧老師豈不成了“驢老師”了!
眾笑。
生:三氣周瑜。
生:大戰(zhàn)紅孩兒。
生:七擒孟獲。
師: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波三折,也就是文學里面說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再說說語言幽默的例子。
生:有一個小品,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說沙和尚老是說一句話“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捉去了”,唐僧就只會說“悟空,救我”......
師:這是再創(chuàng)作了的,關(guān)于語言的幽默,我們等一下可以借助課文來體會。(板書:語言幽默,情節(jié)曲折)
鄧翔:我覺得《西游記》的打斗場面很精彩,看得我眼花繚亂,特別過癮。
師:你是男孩子,平常也喜歡打打鬧鬧的,所以特別關(guān)注這一點。從這一點上來說,《西游記》有點武俠小說的味道哦。(板書:打斗場面 精彩紛呈)
毛文杰:我覺得《西游記》給我?guī)砹苏芰�,孫悟空一路上除魔降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看著很過癮。
師:孫悟空一路上做了不少好事情啊,他伸張正義,滿足了廣大人民懲惡揚善的愿望。(板書:除魔降妖,傳遞正能量)
胥淳凱:我覺得《西游記》里的人物生動形象,惟妙惟肖。 師:你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點?
生:孫悟空的72變。
生:唐僧很愛嘮叨。
生:沙和尚很忠厚老實。
生:豬八戒看到美女就兩眼放光。(眾笑)
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蘭東燁小時候,最喜歡聽的故事就“盤絲洞大戰(zhàn)蜘蛛精”,因為他覺得蜘蛛精很漂亮,他說他長大以后要娶蜘蛛精做老婆。(眾笑)(板書: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張澤智:我來說一點,不知道對不對。
師:但說無妨。
張澤智:我覺得《西游記》綜合了很多文學體裁的特點,比如剛才說了,有點像武俠小說,又是神話,好像也有點科幻的味道,還有點冒險和驚悚小說的感覺。
師:把科幻改成魔幻的話就更合適了。的確像你說的那樣,《西游記》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不過,從它受到這么多小孩子的追捧這一點來看,《西游記》也很有有童話的特色。其中的主角孫悟空就很像一個頑皮搗蛋的小孩子,而作者設(shè)計的對付他的法寶便是——
生:緊箍咒。
師:緊箍咒讓你想起了你們小孩子最害怕的——
生:媽媽的嘮叨!
師:我把張澤智的發(fā)言總結(jié)為“文學體裁集大成者”,集大成者的意思是:集中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板書:文學體裁 集大成者)
鄧小陽:我想起盧老師曾經(jīng)跟我們說過的一件事,《西游記》里的那些妖怪,凡是天上的神仙的坐騎下凡的,最后都被收到天上去了,凡是沒有什么靠山和來頭的,都被孫悟空打死了,這就反映了吳承恩當時內(nèi)心的想法。
師:這里稍微講一下吳承恩和《西游記》創(chuàng)作的背景。說起明朝那些事,我們知道,明朝不是一個特別強盛的朝代,特別是吳承恩生活的弘治到萬歷時期,正是明代統(tǒng)治階級荒淫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時期。吳承恩對當時的腐敗墮落十分憤慨,這種憤慨表現(xiàn)在《西游記》中,就是我們剛才所發(fā)現(xiàn)的這些不合理的
現(xiàn)象。所以說,《西游記》是作者借神話故事批判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實踐。(板書:寄寓深刻,意蘊高遠)
許斯杰:我喜歡《西游記》,因為這部小說,或者電視,場景非常宏大,把中國的大好河山都拍攝進去了。
師:是啊,《西游記》里面的環(huán)境真是很美啊,孫悟空住的地方,叫——
生:花果山!
師:這名字給你什么感覺?
生:漫山遍野都是果子,餓了張開就吃;累了就睡,地上都是鮮花做的地毯。
師:水簾洞更美了!坐在家里就可以看瀑布!(板書:環(huán)境優(yōu)美,江山如畫)
彭詩佳:我要說的和他們都不同,我覺得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因為在那個時代,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地位都是至高無上的,而孫悟空卻顛覆了這個傳統(tǒng),大鬧天宮,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他們吵得雞犬不寧。
師:(板書:想象豐富,顛覆傳統(tǒng))我們今天的“大話西游”到這里已經(jīng)非常成功了。我曾經(jīng)看到柴靜采訪周星馳,問他為什么要這么設(shè)計劇情,周星馳說,把一些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的形象從高高的神像上拽下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正是因為有這么多敢于顛覆傳統(tǒng)的人,所以,人類文明才一步一步前進。
三、復述故事,述精彩細節(jié)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雖然我從來沒有跟你們講過;生:情節(jié);生:形象;師:換個更合適的詞語;生:人物;生:還有一個,我覺得應(yīng)該是環(huán)境;師:你的直覺很對,環(huán)境包括兩個,一個是社會環(huán)境,;生:引人入勝;師:生動曲折到我們最怕看見那幾個字——;生: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生:要��;(生全神貫注地讀課文,準備復述);師:在復述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課文故事里面之
--------------------------------------------------------------------------------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雖然我從來沒有跟你們講過小說的三要素,但是,在你們剛才“大話西游”的過程中,你們已經(jīng)把小說的三要素都說出來了。來,在剛才的板書中,找出這三要素,每個要素都是兩個字。
生:情節(jié)。
生:形象。
師:換個更合適的詞語。
生:人物。
生:還有一個,我覺得應(yīng)該是環(huán)境。
師:你的直覺很對,環(huán)境包括兩個,一個是社會環(huán)境,像我們之前介紹的吳承恩生活的明朝的時代背景;另一個是自然環(huán)境,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景物描寫。我們先從情節(jié)開始,因為小說的首要特點是情節(jié)吸引人。小說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體裁呢,易中天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小說是可以躺在床上看的東西。要躺在床上看而且不睡著,那情節(jié)就得——
生:引人入勝。
師:生動曲折到我們最怕看見那幾個字——
生: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我們請三個同學復述一下故事情節(jié)。復述的要求是在盡量忠于原著的基礎(chǔ)上用上自己的語言,最好繪聲繪色,聲情并茂�,F(xiàn)在,要不要幾分鐘讀書時間?
生:要!
(生全神貫注地讀課文,準備復述)。
師:在復述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課文故事里面之前發(fā)生的情節(jié)。
生:孫悟空向菩提祖師學藝。
師:孫悟空向菩提祖師學藝的時候,有一天,菩提祖師認為已到時候教孫悟空變化之術(shù)、騰云駕霧之功時,便暗示孫悟空三更到他臥室。當孫悟空按時到來后,見師傅側(cè)著背對著他睡覺,于是靜坐在床前的蒲團上不驚醒師傅,等了許久還不見師傅起身,他便想靜悄悄地離開。我們喜歡孫悟空,就要學習他——
生:尊敬老師。
生:遵守時間。
師:師傅問孫悟空想學36變還是72變,孫悟空說,當然是72變,我們喜歡孫悟空, 要學習他——
生:熱愛學習,不怕困難。
師:當孫悟空來到人群中,大家都被嚇壞了,看到那身長毛,許多人都圍觀著叫他妖怪,拿他當異類。于是,他學著人的樣穿上了衣服、鞋,還帶上了帽子。如果我們喜歡孫悟空,我們就要像他那樣——
生:善于學習。
師:或者說見賢思齊。好現(xiàn)在,讓我們開始復述故事,請記住,《西游記》,不僅僅是嬉游記,它有很豐富的內(nèi)容。
鄧翔:復述故事第一個回合:......“潑猴,那里跑”......
眾生大笑,說是“哪里走”。
師:他這是有先見之明啊,“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你想想,后面有追兵,哪里還能氣定神閑地走呢,當然是撒腿就跑。
劉天琦:復述第二個回合。
師:大家看孫悟空這兩個回合都斗敗了,說明了即使是孫悟空,也是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二郎神和孫悟空的技藝,真是——
生:不分上下。
生:勢均力敵。
師:在這種情況下,孫悟空無心戀戰(zhàn),跑了。跑到哪里去了呢。 生:灌江口,二郎神的老家。
師:他為什么選擇跑到二郎神家里去呢?
生:我知道,這就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師:孫悟空這一招還真奏效,二郎神借助了李天王的照妖鏡才知道了孫悟空的去處。這里提醒同學們注意一個細節(jié),在《白雪公主》里面,那個惡毒的皇后也有這么一面魔鏡,東方和西方,在思想和文化方面,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中國的孔子和印度的釋迦摩尼就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們遙隔千里,一個創(chuàng)立佛教,一個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都成為當時人們的精神領(lǐng)袖,影響深遠。思想和文化,是歷史發(fā)展到一定時期的產(chǎn)物。
胥淳凱:復述第三個回合。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到這里,吳承恩真是講故事的能手,他講的《西游記》真是引人入勝。今天的家庭作業(yè)呢,就是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故事,孫悟空不是有72變嗎,在課文里面,我們還只看到了幾變
呢,孫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時候,還會變成什么,這些就留給你們?nèi)?chuàng)作了。但是,要注意,我們也要像吳承恩一樣,把故事講得一波三折而且合情合理,用我們湖南話來說,就是要韻足了味!
生:好!
第二課時
一、 因勢利導,聯(lián)繁星詩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實禁錮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師:找出其中的兩組對應(yīng)關(guān)系,說說你
們的理解。
生:思想好像是天空的云彩,事實好像是地面上的人,這好像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
師:其實,冰心這個說法有點問題,思想的王國是自由的天地,即使身體局促一室之內(nèi),思想也可以馳騁千里,就像吳承恩,在自己小小的書齋,天馬行空,卻構(gòu)建出一個妙趣橫生的奇幻世界。昨天,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課文的情節(jié),知道這樣一種一波三折的寫法,用湖南話來說就是韻味,你們昨天的家庭作業(yè)完成得怎么樣?
生:完成了!
師:要不要現(xiàn)在開始講?
生:要!
師:但是,我們要把其他的內(nèi)容先講完,再來欣賞你們自己編的故事,這,就叫——
生:韻味!
二、火眼金睛,析人物形象,
師:今天,我們來了解小說的第二個要素——人物,這篇文章有兩個主要人物,孫悟空和二郎神。當然,孫悟空有很多性格特點,我們今天只關(guān)注在課文里面展現(xiàn)出來的特點。請同學們細細讀課文,抓住課文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請盡量關(guān)注細節(jié),盡量發(fā)現(xiàn)別人所沒有的東西,看看誰的眼睛有如孫悟空火眼金睛般犀利。
學生看書,研究文本,寫寫畫畫。
生:“二郎見他變得低賤,故此不去攏傍......”從這里,我看出二郎神很看重自己作為一個天上神仙的面子,不肯變成比花鴇更低賤的鳥。
師:這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矜持,不肯紆尊降貴�,F(xiàn)在,我們來看看,孫悟空了不了解二郎神這一點心理?
生:應(yīng)該知道的!
師:那為什么不直接就變一個花鴇呢?
生:像上節(jié)課說的,那就沒有看頭了啊。
師:形容文學作品沒有一點看頭,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 生:味同嚼蠟。
生:老師,蠟燭是什么味道?有毒嗎?
師:我沒有嘗過,但是——
生:但是肯定有人嘗過,所以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成語;師:形容文學作品引人入勝,我們就說“膾炙人口”;生:“大圣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師:“靈泛”是我們湖南方言,換成普通話,那就是隨;生:因為猛虎身體太大,當時有梅山六兄弟在這里,太;生:我覺得是因為周圍可能有其他的麻雀,所以變成麻;師:由此,我們知道,孫悟空雖然心慌,但是——;生:慌而不亂��;生:我
--------------------------------------------------------------------------------
生:但是肯定有人嘗過,所以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成語。
師:形容文學作品引人入勝,我們就說“膾炙人口”。膾炙,就是切碎的熟牛肉,鐵板牛肉啊。大家看,我們中國人真是典型的“吃貨”。繼續(xù)分析人物形象。
生:“大圣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內(nèi),搖身一變,變做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蔽矣X得孫悟空很靈泛,打不贏就走,并不戀戰(zhàn)。
師:“靈泛”是我們湖南方言,換成普通話,那就是隨機應(yīng)變。孫悟空為什么不變成一只猛虎,而是一只麻雀兒?
生:因為猛虎身體太大,當時有梅山六兄弟在這里,太容易暴露自己了。
生:我覺得是因為周圍可能有其他的麻雀,所以變成麻雀容易混在他們中間。
師:由此,我們知道,孫悟空雖然心慌,但是——
生:慌而不亂!
生:我說二郎神�!罢婢涯琴€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從這里可以看出二郎神很喜歡炫耀,想向李天王表明自己的厲害。
生:我說的是第三段,二郎神一下子就看出這個廟是孫悟空變的,因為一般的土地廟沒有旗桿的,他瞧出了這個破綻,說明他很善于觀察,很狡猾。
師:為什么一定要說狡猾呢,不如用“心明眼亮”這個詞語。
生:我覺得孫悟空很調(diào)皮,貪玩,像個可愛的孩子�!八谥虚g,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愿�!倍际裁磿r候了,還有心情看這個。
師:是啊,都什么時候了,追兵馬上就到了啊。這一段還有什么地方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生:“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
師:孫悟空是真的想鳩占鵲巢,不要花果山,而要二郎廟嗎? 生:不是,他是逗二郎神玩的呢。
師:孫悟空確實是一個貪玩的孩子,《西游記》里很多處都寫到他的貪玩,他去取經(jīng),路上見到有人生病,他就說要當個醫(yī)生耍耍;好像還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他們坐在神龕上面撒尿——
生:大鬧三清觀!
師:他耍得最開心的一次是——
生:大鬧天宮!
生:我覺得孫悟空是勇敢無畏的,從文章中間看,二郎神確實技高一籌,但是孫悟空沒有害怕,一直和他打斗下去,最后還跑到二郎神家里去了。
生:我覺得二郎神和孫悟空都很謹慎,第二段這里——等待片時,那大圣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只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zhuǎn)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
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腮上無針。他怎么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這里充分說明這一點。
師:你們不知道吧,孫悟空和二郎神都是盧老師的學生,他們的生物都學得很好,盧老師教導他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要觀察入微,認真思考,而且你們看,他們都懂得食物鏈的原則,孫悟空總是隨著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而二郎神總是立即就變成了他的天敵,正所謂一物降一物。
眾笑。
生:我覺得二郎神是一個魯莽心急的人,大家看,“真君前前后后亂趕”,他也不分青紅皂白,就到處亂找。
師:是啊,他太想捉到孫悟空了。
周籽燦:“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從這里,我覺得二郎神在李天王面前很有禮貌。
師:特別是,他稱孫悟空為“猴王”,這可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可以找找,二郎神以及他們一幫的手下,稱孫悟空為什么?
生:潑猴!猴精!猢猻!那猴!畜生!那猴兒!
生:齊天大圣。
師: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jié),他對李天王稱孫悟空為“猴王”,對他自己的手下稱孫悟空為“齊天大圣”,其他的時候,都顯得很粗魯,一點都不注意自己天上神仙的形象,為什么呢?
生:李天王比他官大,他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說話很有分寸,稱“猴王”,不說臟話。
生:我覺得還有這么一個意思,前面不是講到李天王和哪吒他們一起去打?qū)O悟空,沒有打贏,所以,二郎神怕“齊天大圣”這四個字會刺激李天王,讓他想起自己失敗的經(jīng)歷。
師:你的思維的角度太獨特了。那么,為什么對小的們又稱“齊天大圣”呢。
生:二郎神還是要在小的們面前保持一個領(lǐng)導的光輝的形象吧。 生:可能是二郎神覺得齊天大圣這個名號很響,一說出來,小的們會很崇拜他,覺得他和這么厲害的人打架,他會很有面子。
生:有可能是這幫小嘍啰兵孤陋寡聞,只知道齊天大圣,不知道別的名字。
師:呵呵,我看,我們才都是火眼金睛呢。那些潛藏在文字里的細節(jié),都難逃我們的法眼。二郎神做人做到這個份上,那就不僅僅是心明眼亮,而且是老奸巨猾了。這就是細節(jié),言為心聲,細細品味人物的話,很容易看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二郎神對孫悟空的稱呼,我們可以看到二郎神對孫悟空敵視的態(tài)度。好的,最后一個發(fā)言機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還沒有被我們發(fā)現(xiàn),誰確定自己找到了這個細節(jié),就繼續(xù)舉著手。
生:我找到了!
生:我!
生:老師,我!我!
師:謝翰宇!
謝翰宇:“大圣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睆倪@里看出孫悟空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顧念同類的情分。
師:我們要找的就是這里,看來,你們老師——我,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那么多人舉手,我就知道謝翰宇找對了地方。
生:我找的也是這里��!
生:我也是!
師:關(guān)于人物形象,我們就討論到這里,那么,作者是對孫悟空的態(tài)度如何,我們也可以從他對孫悟空的稱呼中感覺出來。作者稱呼孫悟空為——
生:美猴王。
師:看標題。
生:大圣。
師:而稱二郎神為小圣,大圣暗含著一種褒揚。
何逸芳:我還有話說,你剛才不讓我說!大家看,二郎神稱呼孫悟空,充滿敵意,但是孫悟空從來沒有這樣對待二郎神,他的稱呼是“郎君”,所以,我覺得他只是貪玩,并無惡意。
師:你說的太好了!二郎神對孫悟空充滿敵意,但是,孫悟空卻并無惡意,他只是貪玩而已。即使是大鬧天宮,也只是貪玩而已。他就像你們一樣,是一個頑童,恐怕,這也是你們喜歡他的原因吧。
生:嗯!
三:暢所欲言,探成佛之路
師:最后,我們看看孫悟空的成長歷程,他從石頭里蹦;師:占山為王,勝者為王,王,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權(quán)利;生:詩圣杜甫;生:畫圣吳道子;生:書圣王羲之;師:茶圣陸羽等等,而佛呢,佛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生:大徹大悟;生:四大皆空;生:無欲無求;師:我更愿意理解為慈悲為懷的狀態(tài),也就是充滿了對;生:我知道!想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想要走得遠,;師:是�。粠煟壕啪虐耸浑y
--------------------------------------------------------------------------------
師:最后,我們看看孫悟空的成長歷程,他從石頭里蹦出來,是一只猴子,這猴子就像一個小孩,后來變成了美猴王,然后被封為齊天大圣,取經(jīng)完以后,最后變成了斗戰(zhàn)勝佛。(板書:猴——王——圣——佛)
師:占山為王,勝者為王,王,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權(quán)利的象征,或者是一種勢力范圍;圣,是某一方面的集大成者,比如——
生:詩圣杜甫。
生:畫圣吳道子。
生:書圣王羲之。
師:茶圣陸羽等等,而佛呢,佛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
生:大徹大悟。
生:四大皆空。
生:無欲無求。
師:我更愿意理解為慈悲為懷的狀態(tài),也就是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愛。我們現(xiàn)在都是一個小孩,我們也許成不了佛,但是,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完全的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完美的人。最后,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是蘭東燁五歲的時候問我的問題:取經(jīng)的路,只有兩萬里,而孫悟空一個筋斗云就能翻十萬八千里,如果孫悟空去取經(jīng),那不是半個筋斗云就取回來了嗎?為什么要這么辛苦?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你們來幫我回答?
生:我知道!想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想要走得遠,就一起走! 生:如果孫悟空翻著筋斗云直接去取經(jīng),那么他們就都成不了佛。
師:是啊。沒有這樣一蹴而就的事。那么,從猴到佛,需要什么? 生:我覺得需要挫折和磨難。
師:九九八十一難,一難都不能少。
生:我覺得需要有人引導,如果不是唐僧,也許孫悟空也就沒有堅持取經(jīng)了。
師:唐僧就像我們的父母或者老師,有了他們的引導,我們才不至于誤入歧途。
生:我覺得需要夢想和目標。
師:在這里面,孫悟空和豬八戒是一個鮮明的對照。每當遇到危難的時刻,豬八戒總是嚷嚷著散伙,他要回高老莊去。
生:我覺得需要堅強的意志。
生:我覺得吧,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管結(jié)果如何,這個過程都很美。
師:而且這個過程不能代替,有些路啊——
生:只能一個人走。
師:成長是一種體驗,成長是不能代替的,這就是為什么孫悟空他們要一步一步走著去取經(jīng)而不是一個筋斗云直接拿來了事。成長和修行一樣,過程重于結(jié)果。最終,也許我們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人,一個完整的人, 一個完美的人,但是,我們始終在接近完美的——
生:路上。
師:在路上是一種美麗的人生狀態(tài)。敢問路在何方?
生:路在腳下!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上到這里!我們用一個自習的時間來欣賞大家的創(chuàng)編。我沒有想過,我們能夠把《小圣施威降大圣》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你們的興致勃勃,求知若渴,讓這堂課呈現(xiàn)出這樣讓我們彼此享受的狀態(tài)。今天,我們用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來了解《西游記》,來了解孫悟空,雖然我們看了十幾年的孫悟空,但是,也許,我們今天才能說,我們有一點點了解孫悟空了。
生:那確實!
師:《西游記》是一部值得我們終身閱讀的經(jīng)典,希望大家能夠常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