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實錄

在沙漠中心全國優(yōu)秀課堂實錄3則

[移動版] 未知

執(zhí)教:丁蘭實驗中學 虞蓉蓉

地點:天杭實驗學校多媒體教室

執(zhí)教班級:天杭實驗學校 七(5)班

時間:2010年10月27日

一、導入

(上課前先和學生交流,活躍氣氛,放松學生情緒)

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你能告訴我你平時最關注的是什么嗎?

生1:我最關注朋友,因為沒有朋友,生活就少了很多趣味,沒有了光彩。

生2:我關注健康,我希望我還能再長高一些。

生3:我比較關注下次考試考什么。

師:看來大家所關注的內容各不相同,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他的心中裝滿了星星、沙漠、黑夜、巖石、海洋和風(展示幻燈片)。你想去了解他嗎?

(介紹作者情況,引入課題。)

(幻燈片顯示:圣埃克絮佩里,法國作家。他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其作品多描述飛行員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類的大地》《空軍飛行員》《小王子》等。)

師:大家想想,作為飛行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生1:身體素質,應該要有強壯的體魄,很好的視力。

生2:心理素質,遇到急流等突發(fā)狀況能夠保持鎮(zhèn)定,不慌張。

生3:我覺得好的飛行員應該有豐富的經驗。

師:的確如此,我們的圣?诵跖謇锞褪且粋高素質的飛行員,可是有一天,他強壯的體魄、穩(wěn)定的心理、豐富的經驗都失去了用場。為什么呢?他掉進了——(學生齊說)沙漠中心。

(此時引入課題較為自然)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師:全篇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寫,有什么作用?

生:說明他寫的是自己的事,更有真實感,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好,那么現在我們就來身臨其境,自讀課文,找找看,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難?

(幻燈片顯示: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難?)

生1:他覺得很冷,“天氣已經很冷了。我站起來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牙床凍得咯咯作響,身子也抖得跟篩糠似的……我感到自己快要凍死了。”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語言,凍到“咯咯作響”的程度,“篩糠”的具體表現,都看出作者當時冷到快到窒息。朗讀,進一步加深印象。)

生2:他覺得很口渴。“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huán)不暢……干渴產生的反應多奇怪!”

(引導學生體會冷渴交加的感覺。)

生3:他再也跑不動了,他再也沒有力氣了,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掙扎后,他感到很疲倦。

生4:他的血液循環(huán)不暢。

生5:他出現了幻影,“那個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燈。”(他內心想要走出沙漠的心情強烈到產生了海市蜃樓)

師: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圣?诵跖謇锓艞壛藛幔克隽撕畏N抗爭?

(幻燈片顯示:“我”做了哪些抗爭?)

生:他“試著喝了兩三口純乙醚……之后又喝了一點九十度的酒精。”他為了生存下去把麻醉劑和高濃度的酒精喝下去。

師:這兩樣好喝嗎?他喝下去是什么感覺?

生:好像吞了刀子下去。

師:吞刀子?如此痛苦,為何還要吞呢?(引導學生體會當時作者無奈地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痛苦。)

師:可見他實在是渴到了極點,為了應對干渴,他還做了什么?

生:他用布片收集露水。

(幻燈片引入《人類的大地》中部分資料:用汽油桶接水,第二天喝的水充滿了怪味,喝完立刻吐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仍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在沙漠中痛苦抗爭的情境。)

師:還有沒有其他抗爭?

生:他將自己埋在沙子里,來抵御寒冷。(引導學生比較圣?诵跖謇飳⒆约郝裨谏匙永锖网r鳥將頭埋在沙子里的不同,雖然表面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后者是為了逃避,而前者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抗爭。)

 

三、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師:是什么使圣?诵跖謇镆恢睕]有放棄,做出了各種抗爭想讓自己活下去呢?

(幻燈片顯示:是什么支撐著“我”堅持下去,繼續(xù)向前?)

生1:他不想死,他在乎他的“曾經愛過的人”。因為他說“除了你們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引導學生理解“曾經”一詞的含義:作者是抱著將死的心情說下這段話的,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將要結束,以后就沒辦法繼續(xù)愛他們了。)

(幻燈片引入《人類的大地》中部分材料:普雷沃曾經這樣說:‘如果我是孤單一人,我就躺下來了。’”體會飛行員心中對所愛的人們的牽掛,是他們持續(xù)奮斗的動力。)

生2:他對生命的熱愛也支撐著他堅持下去,繼續(xù)向前。在第19段他提到了“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就是生命。”

 

四、延伸聯想,由文及人

師:猜猜看,最后他走出來了嗎?

生:走出來了,因為沒走出來就不會有這篇文章。(學生都笑了,由此可看出偶爾一個“明知故問”的問題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如果換作是你經歷了這一切,下次再有機會還會想要嘗試嗎?

(幻燈片顯示:如果是你經歷了這一切,下次有機會你還會想再回來嗎?)

生1:不愿意,我回到了家,家人們肯定為我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再回到那么痛苦的狀態(tài)了。

生2:不愿意,在沙漠中我已經是在生命的邊緣掙扎了,如果沒遇到那批阿拉伯商人我可能就失去生命了。

生3:我愿意,我希望能夠再一次挑戰(zhàn)自己,即使死了,也是有意義的。

生4:我不愿意,因為生命非?少F,要挑戰(zhàn)可以找別的事挑戰(zhàn),不一定要搭上性命。

五、深入探討,體味生命

師:作者又是如何選擇的?他愿意嗎?

生:他愿意,“如果我能回去,我還會卷土重來”。

(學生齊讀,體會作者堅定的信念。)

師:剛才那位同學還說呢,生命非?少F,圣埃克絮佩里怎么這么不把生命當回事?竟然還想回去?(引導學生探討圣埃克絮佩里對生命的態(tài)度。)

生1:他并不是想要經歷沙漠中的危險,而是要讓自己的生命顯示出價值。

生2:就算死了,也死得有價值,死得其所。

生3:他要卷土重來,是因為他“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經沒有人的生活了。”

師:怎么會沒有人的生活呢?街上來來往往走的不都是人么?

生:在作者眼里,這些乘坐郊區(qū)火車的蕓蕓眾生,是像螞蟻一樣的蟲豸,并不是真正的人。他們每天都是一成不變地生活,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意義。

師:那怎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文中作者提到哪一類人的次數特別多?

生:農人。(找出文中相關段落)

幻燈片顯示第13段、14段、17段相關內容,學生齊讀。)

師:他為什么贊賞農人?

生:因為他們和他一樣,會和大自然斗智斗勇,尋找生活的意義,尋找自己的真理。

(幻燈片顯示《人類的大地》中部分資料:惟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創(chuàng)造出大寫的人。)

 

六、小結

師:飛行員也好,農人也罷,亦或是蕓蕓眾生,無論帶著何種身份,只要擁有勇于探索和冒險的生命,就是一個真正的人。讓我們敞開心扉去擁抱永恒的大地和星空,去迎接燦爛的晨曦與黃昏。“上路吧,同學們,我們的喉嚨還沒有噎住,我們應該繼續(xù)走下去!”

板書:              在沙漠中心

飛行員        

 
 
與自然抗爭——走出沙漠

農人                                                                                      

與自然融合——走進“沙漠”

蕓蕓眾生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做得特別不夠,將在下次教學本課時改進:

第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重疊,對生命的看法在第三和第五環(huán)節(jié)都出現了,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環(huán)節(jié)出現得更自然些,不要有太多的預設性。

第二,前面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可以壓縮,應該把重點放在后面對“生命”、對“人”的主題探討上。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