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反思五則

[移動版] 潔舲

范例一存在的問題,1 寫作背景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后,在他們找到一些資料后,應該系統(tǒng)的進行講述。這樣學生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一堂課完成一兩個教學目標就可以了,不用面面顧到。如果面面細細將來,就會使課堂思路很煩亂,學生的落實也不到位。何不采取在落實中,在練習中落實。

3、 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因此,課文要讀朗讀,在朗讀中得到體悟和提升。特別是像魯迅先生這篇比較含蓄,尖銳的課文。

范例二

成功之處:1.我認為我這堂課的預設較成功。成功之一,這堂課我恰到好處地揭示了課文背景,為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了解作者立場觀點作了一個鋪墊。因為這篇文章寫于“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距現(xiàn)在已有77年了,當時那種悲觀主義、失敗主義論調(diào)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階級的心理,絕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街談巷議,魯迅對這一論調(diào)深入剖析是極有戰(zhàn)斗意義的。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情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讀懂文本,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成功之二,和學生一起溫習議論文的知識。因為學生對議論文,尤其是駁論文剛接觸,還不是很了解,這樣做也是貫徹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順利地為下面學習駁論文做好鋪墊。成功之三,示范朗讀非常成功。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在對文本語音、語速、節(jié)奏等的處理中來點燃學生的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加深體驗和領(lǐng)悟文本內(nèi)涵。

2.教學思路非常清晰,緊緊扣住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和思想內(nèi)容。指導學生找出對方的論點和論據(jù),通過對比敵方的論據(jù)和我方的論據(jù),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領(lǐng)悟到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我方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先破后立,既破又立,破立結(jié)合,這是駁論文顯著的特點,也是其常用的寫作手法。最得意之處就是精心設計了板書,提綱挈領(lǐng)地幫助學生把握了文章的學習重點。課后很多老師私下和我交流,他們都說聽了我這堂課知道以后該如何執(zhí)教駁論文了。我想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我抓住了駁論文的核心——批駁對方的錯誤觀點進而樹立作者正確的觀點。魯迅先生寫這篇雜文就是為了批駁當時籠罩在中國各個領(lǐng)域的那種悲觀亡國論調(diào),鼓舞民族自信心。這應該是他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3.精讀重點語段,以此品味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以及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體味作者語言犀利、力透紙背的語言特色。化繁為簡,抓住關(guān)鍵語句來品讀。如對國民黨及社會名流“求國聯(lián)”“求神佛”舉動的深層理解,引導學生讀課文下的注解,有意識地把課文注釋整合成背景資料,并要求學生結(jié)合注解理解文章,不全面的地方我稍作補充。引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把難懂的課文容易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想要學習文本的興趣。

范例三

不足之處: 1.本堂課,我在教學中聲音響亮,但語速偏快了些,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充足。畢竟學生與作者不是同一時代,他們的體驗不可能一下子就很深刻。

2.朗讀指導不夠,我認同趙老師的看法。這也是課后我反思時最不能原諒自己的地方,因為指導學生朗讀曾經(jīng)是我最驕傲的。盡管我范讀很好,但非常遺憾的是我沒從技巧上指導學生,以至學生的朗讀熱情不高漲。尤其是文本深入剖析后完全可以讓學生齊讀全文,在整體朗讀中領(lǐng)悟、理解作者鮮明的立場,對國民黨反動派辛辣地嘲諷,對共產(chǎn)黨人熱情地贊揚;遺憾地是我只讓學生齊讀第6-9節(jié),等于肢解了文本,破壞了整體性。

3.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沒有體現(xiàn)出來。老師讓學生思考問題多,但讓學生主動質(zhì)疑問難少。雖也讓學生討論、探究,但教師的主導意識可能太強了。

 

范例四

一堂課下來,盡管有很多遺憾,但是我不氣餒。因為我認為教書是良心工作,從教以來一直贊賞葉老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要我一直熱愛教育事業(yè),不違背良心,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認真鉆研新課標,踏實奮進,不斷充實自己,就能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范例五

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可取之處:

1、通過閱讀讓學生整體感悟,從而把握住文章的重點。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而不是對課文進行逐段串講。這堂課,突出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具體做法是通過閱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讓學生知道了對方論據(jù)和論點;知道了對方論據(jù)只是部分事實,不足以證明對方的論點,對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知道了本文的批駁方式——駁論證;知道了作者不僅直接批駁,還采用了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列舉自古至今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的大量事實間接批駁的方法。最后明確了作者“說中國人失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陷”的態(tài)度。

2、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這堂課,既有組內(nèi)成員的合作交流,也有組間的合作交流。老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指導與評價。這樣,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作出思考。特別是有一個學生發(fā)言:現(xiàn)在我對學習充滿信心,不怕挫折,我也是一個有自信力的中國人。說得很自豪、很驕傲,令人振奮,也給其他學生以感染。學生在學習中顯得特別的精神,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

3、對于學生難于理解的地方,采用了重點講解兼引導的方法,有效的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解讀文本傳達出來的信息,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如文中的求神拜佛,其本質(zhì)是什么;“中國的脊梁”的四種人外,還有哪些人?同時還結(jié)合文本重點講解了“中國的脊梁”、“中國人”、“地底下”、“脂粉”等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范例六

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的,歸納起來,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方面:

1、時間的把握上還是不太合理,有前緊后松的感覺。

2、雖然從整體上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學習,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能照顧到位,缺少促進或指導。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