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列夫·托爾斯泰》 教學反思7則

[移動版] 潔舲

范例一

課上完之后,反思了一下,覺得存在以下問題:

在講這節(jié)課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了課前準備,回去搜有關(guān)托爾斯泰的資料,作品、背景、生平經(jīng)歷、思想歷程等等,為課上小組討論做好準備。但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若沒有讀個三遍以上是讀不進去的,我沒有讓學生提前預(yù)習,本想看看自己的預(yù)設(shè)教學情景和學生這種臨場回答之間還存在哪些問題,但不預(yù)習對這節(jié)課來說,就如蓋房子沒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塊是講一個人物的寫作手法:側(cè)面描寫、對比、修辭。本文的修辭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細細琢磨體會在加一個小練習,抓住人物的顯著特征來刻畫,用上這些寫作手法。但我卻怕后面時間不夠,沒敢多耽誤時間,找出幾個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馬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找寫作手法時,問的問題不明確,學生沒有充分去找并去體會,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道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什么,這一大的環(huán)節(jié)沒有處理好,比較失敗。對學生的臨場回答,我沒有給予恰當準確的評價,尤其在學生說托爾斯泰以前是如何的風流,在最后卻因為讀書變得好了,我只是從作家本身評價,他通過讀書最后變好,是一個丑也可以轉(zhuǎn)換成美的過程,卻忽略了從中學生的審美觀來看美丑,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此來把這節(jié)課給提升出去,一個亮點沒有把握好,最大的一個遺憾,很多聽課的老師都為我著急,可我就是沒有說到點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強這一方面。

結(jié)尾的一個是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激動的我(可能太緊張的緣故),大腦竟然一片空白,事先準備好的作業(yè)題目:我看托爾斯泰之“丑”,我談托爾斯泰之美,從中學生的審美觀看托爾斯泰,讓學生從這節(jié)課學到的東西會去做個練筆,談?wù)勼w會,我卻一個也想不起來了,仿佛在等著下課一般,從這里我總結(jié)一點,承受能力不強,心里素質(zhì)有待提高。

范例二

向來欣賞茨威格,向來對他在貴族階層中偏安一隅而潛心于文學的生活狀態(tài)由衷向往,我想他是最能體會托爾斯泰這樣一個為自己的聲名所累的靈魂的。我在正課前朗讀《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窌r,全場靜默的氛圍實在令人陶醉。

然而,八年級課文中的這篇文章又被視為最難纏的一課,且不論其思想高度,就說他的語言,也決不同于其他文本。學生對于主人公的陌生將成為學習本文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因此言簡意賅地鋪墊與主人公的相關(guān)資料,尤其是他本人的理想帶給他的不幸婚姻和生活,絕非贅言。在順利完成了情感造勢后,學生一定會對主人公有了自己的印象和疑問。由此,引入對托爾斯泰肖像的關(guān)注就水到渠成了。在這篇文章中,真正去觸摸文字,去感受那些惟妙惟肖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比喻及夸張,比生硬地分析那些修辭手法的作用更有價值。

而高潮應(yīng)該被放置在對其眼睛的剖析,這雙獨具魅力的眼睛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我讓其中學生對其中難解的四個句子進行討論并發(fā)表看法,顯然學生的理解顯得單薄,此時,勢必要引入當時的背景:社會的大環(huán)境和托爾斯泰的作為。這些內(nèi)容使學生對人物思想的理解終于不再晦暗。

另外,把文本應(yīng)用于寫作,此篇也是個很好的范例。學生以往對人物肖像進行描寫時,總是平面化,不生動。其實,加入比喻、夸張等修辭,用上先抑后揚的寫法,在表現(xiàn)時能不僅傳其形,更傳其神,就能使文字變得跌宕有致,甚至是風姿綽約了。

范例三

《列夫托爾斯泰》一課大約有3100多字,全文只圍繞托爾斯泰的面部進行描寫,這樣的文章細心的孩子自然能夠看下去,但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看不了一半就不喜歡讀下去了。怎樣才能調(diào)動大家自覺閱讀的興趣,并且靜下心來,品味文章的寫作成功之處呢?我想到了以下的方法。

1.運用教材前面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前面的圖片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張照片,看起來雖然還是毛發(fā)叢生,但因為全部是銀白色的了,“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讓學生們好好觀察這張照片,讓大家做個假想,“請大家大膽的想象一下,這是一張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輕30歲,你覺得會有怎樣的變化?你看到年輕的托爾斯泰,會有什么感覺?

學生一邊看一邊想一邊就已經(jīng)笑出來了,大家紛紛表示,這實在不是一張讓人舒服的臉!疤y看了!”

2.運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聽到他們的評價,就會提出下一個問題:“這張臉也算是個性十足了,特點十分突出,如果讓你來進行外貌描寫,你覺得你能寫多少字?你會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寫?”學生有的說自己能寫200字,有的說還能多些;有的說要寫他的大胡子,有的說可以寫寫他的眼睛和胡子。這時候我會說,“有一個人比你們寫的都多些,他寫了三千多字,你們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樣寫的比你們好的?”

這個問題一旦問出后,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迫不及待的翻開書,不用老師再多說什么,就要主動閱讀了,這時候,老師不要提問題,因為這一篇文章讀一遍是遠遠不夠分析課文的標準的,等學生讀好一篇課文后再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第二遍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文章才會上起來輕松,上下來成功呢!

范例四

同樣的教學設(shè)計,在一、二兩班,效果不盡相同。主要反思如下: 1、學情有別,注意因材施教。對二班學生,教學到第一部分結(jié)束即可。因內(nèi)容偏多,導(dǎo)致拖堂。

2、小老師的設(shè)置,有問題。因其不能隨課堂情境,相機引導(dǎo)點撥,故起不到應(yīng)有作用。小老師,還是在原組,擔任組長為好。因為小老師本身也是學習者。

3、分析結(jié)構(gòu),還是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給人印象更清晰。本課,小組研討后,應(yīng)先明確問題——全文從哪些方面刻畫托翁肖像的,然后再逐段體會肖像特征和怎么寫,再小結(jié),會更好。

4、展示的序,應(yīng)該和學案一致。本節(jié)課,為了小老師便于組織,又另設(shè)了主問題,主問題雖和學案本質(zhì)上一脈相承,但學生不善變通,理解機械。

5、教學貴在化繁為簡,本節(jié)課第一課時研讀“丑”,帶出比喻夸張的修辭;第二課時研讀“美”,帶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樣安排會更集中、更輕省。

6、旁觀者清,要多聽他人意見,忌固執(zhí)。

7、值得一提的是——越難的課文,越要深入研讀文本!

范例五

八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文中有一篇是《列夫·托爾斯泰》,時隔半年,我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作者茨威格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托翁的外貌,所用篇幅之大令人咂舌。

比如, “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比如,“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再比如,“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zhì)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當時講課的時候,我們著重引導(dǎo)學生通過外貌領(lǐng)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過去這么久了,我都沒有感覺這節(jié)課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直到今天,當我讀書的時候讀到了這么一段話,忽然令我眼前一亮,繼而,一陣深深的遺憾涌滿了心頭。這段話是這樣的:

古人說:“相由心生”。林肯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要對自己的相貌負責”。叔本華說:“人的外表,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圖畫,相貌表達并揭示了人的整個性格特征”。陳丹青說:“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邁克則要特意贊美魯迅的臉:“仙人掌般不動聲色坐落在時間荒原,連風沙也不敢造次侵蝕。假若當初它曾經(jīng)包含美指的苦心打造,營造出了的戲劇效果倒真的不著痕跡,功勞恐怕要算到當事人頭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臉的美術(shù)指導(dǎo),要為自己的臉擔負全部事故責任。要養(yǎng)臉,得先養(yǎng)心。

我就在想,如果之前我能看到這段話,并把它背下來,當我再站在講臺上,從容淡定地把這段話介紹給我的學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對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遺憾啊遺憾,此時此刻,我完全被遺憾包圍,無處奔突。遺憾之余還有內(nèi)疚,我的這批學生就這樣錯過了一處精彩。

從此刻開始,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能輕而易舉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破綻,并能從容地避免自己的失誤。好好學習吧,多多充實自己,不要讓此類的遺憾再次重現(xiàn)。

范例六

《列夫 托爾斯泰》是一篇較難的文章,想理解透徹有很大難度,因為這需要結(jié)合當時俄國的現(xiàn)實狀況以及托爾斯泰的生平來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盡量降低了難度,點到為止,盡可能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講解。而且,學生的發(fā)言并不多,多數(shù)由我來講,這也是由本篇課文特殊情況而定的。談?wù)勎易龅牟惶玫牡胤健?

一、對課文的閱讀不夠,更多地是聯(lián)系實際來學習,而不是從課文中去挖掘,有點脫離課本。實際上,本文由大量的語言是需要細細評析的,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都未能實現(xiàn)。

二、少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同學肯定沒有學好,需要課下再輔導(dǎo)。

三、聯(lián)系實際不多,僅完成了課內(nèi)內(nèi)容,卻忽視了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

四、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未能考慮到更多的課堂實際問題。

我準備再花一節(jié)晚自習來彌補一下,再通過基礎(chǔ)訓練來強化。

范例七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感覺很不好。

仔細反思,我個人認為,托爾斯泰距離學生太遙遠,學生可以查到很多、很完整的資料,但這些文字也就只是冷冰冰的文字,絲毫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托翁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根本不是八年級學生所能理解的。

我用了幾乎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介紹托爾斯泰的生平、思想和成就,但學生的表情依然是冷淡。其實,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篇文章?lián)Q成學生了解的、我國的作家呢?

當然,我不能從客觀來找理由,應(yīng)該從自身來找原因。我想,如果,我先向?qū)W生推薦《名人傳》、推薦托翁的作品,那么,學生對托翁就不會這么陌生了。

不過,很欣慰的一點是,當我展示了托翁的肖像時,學生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關(guān)注到托翁的那雙眼睛,于是,我就讓學生來描述他所觀察到的托翁的眼睛,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進而學習全文,這個方法挺有效果。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