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名著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道德经》在线阅读 朱自清散文集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首頁 > 語文知識 > 短語

同形者自汰──純形化

[移動版] 佚名

同形者自汰──純形化

在連詞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同形異義的連詞,這兩個同形連詞,其中一個在發(fā)展中消亡,由其他的同義連詞替代,而另一個則競爭取勝而留存下來,使詞形與詞義單純化,即一形表一義,這就便于人們交際。如:

(a)“卻”

但織綺羅數(shù)已畢,卻放二個人歸本鄉(xiāng)。(《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這兩例都出現(xiàn)于唐代。例“卻”是承接上文,表示條件句“但(只要)……卻(就,便)……”。稱“卻(,)”。例“卻”構成轉折關系,表示明月得不到,可是卻與人相隨。稱“卻(,)”。這兩個“卻”是同形詞,在發(fā)展過程中,“卻(,)”消失�!皡s(,)”保留下來。它們的共存期是從唐到明代。

“卻(,)”從發(fā)展至消失,下例似乎可以看得出一點痕跡:

我如今趁武大未歸,走過去細細地說誘他,你卻便使人將綾綢絹匹并綿子來。(《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這里的“卻”與“便”同義聯(lián)合,但在語義上已成剩余信息,只用來加強語氣和語勢。明代以后這種用法就消失了。

“卻(,)”在句子中,起一個轉折作用,從唐代到清代,均有用例。它常與“一是”連用。如:

他說話古怪,明是欺心光景,卻是既到此地,不得不把他來作傍。(《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

用“卻是”加強了轉折的意味,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卻”�!皡s是”沿習到清代。現(xiàn)在較少用到。

“卻(,)”“卻(,)”表示的句中關系不同,它們分別組成雙音詞后,“卻(,)”成為“陪伴”;“卻(,)”成為“主角”,明代以后,“卻(,)”消失,“卻(,)”一直沿習至今,這就使“形”與“義”單純而一致起來,避免了形同而意義分岐的現(xiàn)象,成為“純形化”歷史發(fā)展的一個代表。

(b)“不論”

不論崔李上青云,明日舒王亦拋我。(唐·白居易《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后走筆送別舒員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

五岳四櫝皆總受,不論江海及諸山。(《敦煌變文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講經(jīng)文》)〔不論是江海還是群山,五岳四櫝全都統(tǒng)統(tǒng)地接受�!�

例“不論”當“不但”講,是遞進連詞,構成“不論(不但)……亦(也,還)……”句式表示遞進關系。例是一個“倒裝句”,“不論”表示不受條件限制,是條件連詞。前者稱“不論(,)”,后者稱“不論(,)”。“不論(,)”和“不論(,)”的共存期從唐到明代�!安徽�(,)”在唐宋時期特別活躍,宋以后漸少,多用“不但、不特、非獨”等,清代又出現(xiàn)了“不單、不僅”,“不論(,)”消失。“不論(,)”在唐以后,宋、元、明、清皆有用例,通過一段共存期,到清代,“不論”成為專用于表條件關系的連詞,常與“都、總”配合使用,成為現(xiàn)代漢語的常有用連詞之一。“不論”純形化了。

連詞的發(fā)展,從古到今,主要有上述四種情況,也是四個特點。即:兼職者分擔,同義者競爭,異形者更換,同形者自汰。這四種情況又是互相滲透,交織在一起的。連詞的發(fā)展,在歷史上從上古到中古、近代到現(xiàn)代其數(shù)量經(jīng)歷了“少-多-少”這一競爭變化的發(fā)展過程,使連詞趨于精密、通俗、單一,以適合社會交際的需要。全面來看,就整體而言,語言中連詞的數(shù)量似不致太多。這是由于連詞的功用僅在于在話語結構和篇章結構中做并列、條件、因果、轉折、目的、修飾之用。連詞總的發(fā)展方式是“同義共存,同義競爭,自然淘汰,約定俗成”,到清代中葉至“五四”時期,連詞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的結構模式及其語義內容。

注釋:

參閱王力《漢語語法史》頁“實詞虛化”有關部分。楊伯峻《古漢語虛詞》頁“以”條部分。

這些詞,因方言的差異與文字使用的不統(tǒng)一,致使同一意義的詞出現(xiàn)一音多字或近音多字的的現(xiàn)象,這是連詞增加的原因之一。近音字后來因語音的簡化差別消失,趨于統(tǒng)一;一音多字也逐漸減少字數(shù)而統(tǒng)一定型。另外,連詞(也包括其他詞類的詞)有同義重疊使用的現(xiàn)象,致使二、三個單音節(jié)同義詞(字)以語素的身份構成復音連詞,也使連詞數(shù)量增多。

在構詞衍生的過程中,可看出相類連詞大多有音似情況,“只除是、則除是”是又一例。其他還有字數(shù)加減合并,如“除非”與“除是”合并成“除非是”是明顯的一例,類似詞的搭配組合現(xiàn)象是漢語歷史變化過程中常發(fā)生的情形。

“其況、況其、何況”等連詞本非雙音節(jié)詞,原來,“何、其”乃是代詞,均有所指,但因在句中常一起出現(xiàn),為后人分析為詞組,而代詞意義漸逐消失,其后形成雙音詞�!八浴㈦m然”亦如此。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华语网专注语文19年!请收藏我们以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