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社會大舞臺,處世辦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出現(xiàn)問題就要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處世辦事是一道難解的方程,解題的方法千差萬別,只要我們掌握“厚”的基本原則,即厚情求人、厚臉央人、厚禮說人,同時參考“黑”的原則,即無心幫者不求,能辦的一定要辦,辦事的原則一定要堅持。有了此二者,則無事不可辦。
糊涂中屈,糊涂中伸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執(zhí)自守而內(nèi)心卻世事通達,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內(nèi)心卻空虛惶恐底氣不足。
人生是個萬花筒,在變幻之中要用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quán)衡利弊,以防莫測變化。但是,人有時候不如以靜觀動,守拙若愚。這種處世的藝術其實比聰明還要勝出一籌。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涂是聰明的表現(xiàn),人貴在能集聰與愚于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涂處且糊涂,隨機應變。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處世藝術上升至理論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稱“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而作為老子哲學核心范疇的“道”,更是那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聰明又非聰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將會“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即大智若愚。中國人向來對“智”與“愚”持辯證的觀點,《列子·湯問》里愚公與智叟的故事,就是我們理解智愚的范本。莊子說:“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
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寬慰了。
孔子說:“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睂幬渥蛹磳幱,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大夫,他輔佐衛(wèi)文公時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衛(wèi)文公的兒子衛(wèi)成公執(zhí)政后,國家內(nèi)亂,衛(wèi)成公出奔陳國。寧俞則留在國內(nèi),一面仍是為國盡忠,表面上卻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樣子,這是明哲保身的處世方法。因為身為國家重臣,不會保身怎能治國?后來周天子出面,請諸侯霸主晉文公率師入衛(wèi),誅殺佞臣,重立衛(wèi)成公,寧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這是孔子對“愚”欣賞的典故,他很敬佩寧俞“邦無道則愚”的處世方法,認為一般人可以像寧俞那么聰明,但很難像寧俞那樣糊涂。在古代上層社會的政治傾軋中,糊涂是官場權(quán)力雜耍的基本功。僅以三國時期為例,就有兩場充滿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備佯裝糊涂得以脫身;二是曹、馬爭權(quán)時司馬懿佯病巧裝糊涂反殺曹爽。后人總語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碧K東坡聰明過人,卻仕途坎坷,曾賦詩慨嘆:“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愿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睘楣倏梢杂蓿珵檎毲迕,不可混淆。
“難得糊涂”是糊涂學集大成者鄭板橋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寫道:“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弊鋈诉^于聰明,無非想占點兒小便宜;遇事裝糊涂,只不過吃點兒小虧。但“吃虧是福不是禍”,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梆埲瞬皇前V,過后得便宜”,歪打正著,“吃小虧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處處占便宜,不肯吃一點兒虧,總是斤斤計較,到后來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鄭板橋說過:“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兒,真是算盡自家耳!”在我看來,世上最可悲憫的人,往往自我感覺不錯,正是古人所謂“賊是小人,智是君子”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卻懷持小人之賊心的人。為人處世與其聰明狡詐,倒不如糊里糊涂卻敦厚。
鄭板橋以個性落拓不羈聞名于世,心地卻十分純樸善良。他曾給其堂弟寫過一封信,信中說:“愚史平生漫罵無禮,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長,一行一言為美,未嘗不嘖嘖稱道。囊中數(shù)千金,隨手散盡,愛人故也!币匀收邜廴酥奶幨,必不肯事事與人過于認真,因而“難得糊涂”確實是鄭板橋襟懷坦蕩無私的真實寫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種毫無原則稀里糊涂之人。糊涂難,難在于人私心太重,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計較!读凶印分杏旋R人攫金的故事,齊人被抓住時官吏問他:“市場上這么多人,你怎敢搶金子?”齊人坦言陳辭:“拿金子時,看不見人,只看見金子!笨梢姡诵源_有這種弱點,一旦迷戀私利,心中便別無他,惟利是圖,用現(xiàn)代人的話說:掉進錢眼兒里去了!
聰明與糊涂是人際關系范疇內(nèi)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藝術,其本身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不過太聰明的人,學點兒“糊涂學”中的妙處,于己大有益處。古人云:“心底無私天地寬!碧斓匾粚挘瑢σ恍┈嵥樾∈,就不會太認真,苦惱也不來了,怨恨更談不上。得糊涂時且糊涂,是“糊涂學”的真諦,聰明人不妨試一試。
能屈能伸,做成大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王輔臣可稱得上是最能使用厚黑處世的人。此人屈時能屈到底,伸時能伸到極,可謂是厚黑處世的典范。
王輔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少時為宦官家奴,后投奔農(nóng)民起義軍。起義軍中有個叫王進朝的,沒有兒子,收了他為義子,從此就改姓為王。王輔臣身高七尺有余,面容白皙,眉如臥蠶,乃一美男子。他勇冠三軍,銳不可當,號稱馬鷂子。清兵圍大同時,王輔臣乘黃驃馬,來去飄忽,所向披靡,致使清兵每見黃驃馬,就大呼“馬鷂子來了”,四處逃散。降清后隸漢軍正白旗,京都滿漢無不以認識馬鷂子為榮。
久之連康熙也知道“馬鷂子”的大名,讓鰲拜把他找來,授予御前侍衛(wèi)。不久洪承疇經(jīng)過河南,康熙命王輔臣隨侍。后洪承疇帶王輔臣至云南,云南平定后,設援剿五營,就推薦王輔臣為右營總兵,管轄云南迤東一帶,駐扎曲靖府。洪承疇回到京師后,王輔臣隸屬于吳三桂藩下。
王輔臣對待吳三桂也像對洪承疇那樣忠心,吳三桂亦將王輔臣視作子侄,凡什么好東西,他人得不到的,惟獨賞賜給王輔臣。一次,奉吳三桂之命征討烏撒,與吳三桂之侄吳應期等在馬一棍營中吃飯。王輔臣飯盂中有一死蠅,一旁的王總兵看見大聲呼叫他不要吃,王輔臣深知馬一棍對待下人十分殘酷,常因小過將下人一棍打死,所以有“一棍”之名,擔心他此次會因此過將廚師殺掉,就說沒關系,死蒼蠅我也吃過。王總兵生性愚魯,竟以此事同王輔臣相賭,王輔臣只得勉強吞下去,吳應期卻在一旁說:“我與你賭吃糞,你吃嗎?”王輔臣一下跳起怒罵道:“吳應期你當眾侮辱我,別人怕王子我不怕,我將食王子王孫的腦髓,而嚼其心肝,挖其眼睛!闭f完,一拳擊碎食案,負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