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你看到本文的題目也許會感到奇怪。大凡人讀書,都是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滿足,因此談論讀書的文章都教人讀好書,提倡有目的地讀書。這“不為什么而讀”似乎不近情理。但這里說的也許不無道理。
②知識和智慧在很多情況下有觸類旁通這樣一種機制,行為心理學上叫做“突然誘發(fā)”或“偶然誘發(fā)”。甲 乙 他們都“不為什么而看”蘋果落地、壺水滾沸,但收到了比有心要看什么更大的效果,這和“不為什么而讀”卻能得到意外收獲的機制相同。
③這是說的日常生活中的角發(fā),再說“不為什么而讀”卻從書中得到了益處的軼事。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拍攝過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獨載者》,是諷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變形為理發(fā)匠,希特勒耍動著地球儀,象征這個惡魔征服世界的野心,這些都是很富匠心的精彩場面。據(jù)卓別林自述,他有一次在旅行中偶爾翻一本雜志,看到一篇諷刺小品,其中寫一個理發(fā)匠因為不佳,用一個皮球在家里練習刮胡子,一邊轉(zhuǎn)動皮球,一邊用剃刀在球上刮。這篇無意中讀到的小文章給了他啟發(fā),在拍片時才有了上面這些精彩鏡頭的靈感。
④有句諺語叫做“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陰”。知識和智慧這玩藝兒,有時確實常在你并不存心追求它的時候進入你的記憶庫,一旦碰上時機,突然觸發(fā),就能比你有心去找尋它們還管用。
⑤大部分時光,讀書當然要講求目的,要潛心于你所學的專業(yè);但是,不等于讀任何書都必須懷有某種目的。與本身業(yè)務無關(guān)的書也應該讀,興趣越廣泛越好,不要在一棵樹上拴死。有些養(yǎng)成了讀書習慣的人,不讀書就感到是苦事;有些人把讀書當作疲勞工作中的一種休息,并不是讀一本書就預選想定讀它要派何種用場,即“不為什么而讀”。但日積月累,確實可以長知識、廣見聞、有收益的!安粸槭裁炊x”,實在正是在為什么目的而讀,為一個廣義的人生目的而讀。這大概就是“開卷有益”的話頭吧!
1.第①段中加點的“這”和“這里”分別指___和___。
2.文中第②段甲乙兩處填入哪兩個句子才能使上下文連貫?正確的選項是( )( )
A.蘋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頓看見了,卻要問出個所以然來,結(jié)果 創(chuàng)立了“萬有引力”說。
B.牛頓看到蘋果下墜,突然悟到了地心引力,乃至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
C.壺水滾沸,誰不常常見到?只有瓦特把它當作問題研究,因而發(fā)明了蒸汽機。
D.瓦特看到壺水沸騰沖動壺蓋,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蒸汽機。
3.第②③段分別從_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方面論證了中心論點。
4.第③段寫卓別林拍攝影片和他的自述所證明的觀點是 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不要在一棵樹上拴死”一句的修辭是__,在這里的作用是 _______。
答案:1. “這”即指“不為什么而讀”;“這里”即指這篇文章。
2. B、…查看歷年中考議論文閱讀訓練100則答案…用的修辭是比喻,以此來比喻不要為某種目的而讀書、結(jié)合(4)(5)段的分析,可看出它在這里的作用是證明了本不存心追求知識和智慧,但卻可能因“突然誘發(fā)”而得到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