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林語堂《知識上的鑒別力》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林語堂《知識上的鑒別力》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教育和文化的目標,在于發(fā)展知識上的鑒別力。一個理想的受過教育者,不一定要學富五車,而只須明辨善惡;能夠辨別何者是可愛,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 識上能鑒別。

最令人難受的,莫過于遇著一個胸中滿裝著歷史上的事實人物,并且對時事極為熟悉,但見解和態(tài)度則是完全錯誤的人。我曾遇見過這一類的人,他們在談話時,無論什么題目,總有一些材料要發(fā)表出來,但是他們的見地,則完全是可笑可憐的。他們的學問是廣博的,但毫無鑒別能力。博學不過是將許多學問或事實填塞進去,而鑒別力則是藝術(shù)的判別問題。一個滿腹學問的人,或許很易于寫成一部歷史;但在論人和論事時,或竟是只知依人門戶,并無卓識的。這種人就屬于我們所謂缺乏知識上的鑒別力。

所以一個真有學問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善于辨別是非者。這就是我們所謂鑒別力。但一個人若想有鑒別力,他必須先有獨立的判斷力,不為一切社會的、政治的、文學的、藝術(shù)的或?qū)W院式的誘惑所動。一個人在成人時,他的四周必有無數(shù)各種各樣的誘惑,如名利誘惑、愛國誘惑、政治誘惑、宗教誘惑,和惑人的詩人、惑人的藝術(shù)家、惑人的獨裁者,與惑人的心理學家。當一個心理分析家告訴我們,便秘癥引起暴躁的性情時,凡有識力者對之,只可付諸一笑。當一個人錯誤時,不必因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學問,而對他有所畏懼。

因此識和膽是相聯(lián)的,中國人每以膽識并列。凡是后來有所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們大多在青年時即顯露出知識上的膽力。這種人決不肯盲捧一個名震一時的詩人。他如真心欽佩一個詩人時,他必會說出他欽佩的理由。這就是依賴著他的內(nèi)心判別而來的;他也決不肯盲捧一個風行一時的畫派,決不肯盲從一個流行的哲理,或一個時髦的學說,不論他們有著何等樣的大名做后盾。他除了內(nèi)心信服之外,決不肯昧昧然信服一個作家,這就是知識上的鑒別力。這無疑是需要某種對于自己的天真坦白的信心的,而這種自我便是一個人所有的最可靠的東西,一個學者一旦放棄了這種自我判斷的權(quán)利,他便隨時可受人生的各種欺蒙了。

孔子說:“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边@個警吿其實也是現(xiàn)代的學校所極為需要的。大家都知道現(xiàn)代一般的學校制度傾向于割舍了鑒別力以求學問,以一種堆塞的方法,以為有了一大堆知識便算是造就了一個有識之士,而把愉快的求知扭曲為一種機械的,有一定分量的,呆板與被動的知識的堆塞。但是我們?yōu)槭裁匆阎R置于思想之前?我們?yōu)槭裁丛敢夥Q呼一個僅是讀足了學分的大學畢業(yè)生為學成之士?這種學分和文憑何以會取代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為我們是在將民眾整批地教育,如在工廠里邊一般。而危險在于這種制度一經(jīng)訂立,我們即易于忘卻教育的真正理想目標,即我所說的知識上鑒別力的發(fā)展。所以孔子說:“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笔郎蠈嵲跓o所謂必修科目,無必讀之書,甚至莎士比亞劇本也是如此。我曾受過相當?shù)慕逃,但我至今弄不清楚西班牙京城叫什么名字,并且有一個時期還以為哈瓦那是一個鄰近古巴的海島呢。

(有刪改)

16.擁有鑒別力,需要哪些條件?依據(jù)文章三、四兩段,簡要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17.現(xiàn)代的學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請簡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18. 請歸納本文的論證思路。(6分)

參考答案:

16.獨立的判斷力,智識上的膽力,對自己天真坦白的信心。(6分,每點2分)

17 .傾向上割舍鑒別力而求學問,方法上把愉快的求知變?yōu)闄C械的堆塞,目標上以文憑來代替真正的教育。(6分,每點2分)

18.開頭提出觀點,教育和文化的目標,在于發(fā)展知識上的鑒別力;然后,論述什么是鑒別力以及怎樣才具有鑒別力;最后,針對現(xiàn)代教育制度,談鑒別力的必要性。(6分,每點2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