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保守主義的理解有許多的歧義,將它與“保守”一詞視為一體,因而“守舊”“反動”“悲觀”“頑固”“僵化”等都和保守主義發(fā)生聯(lián)系,保守主義則被曲解為拒絕變革、無條件的集權與樹立政治權威,甚至認為保守主義就是主張原封不動的保守舊的文化傳統(tǒng)。其實,保守主義與保守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保守是一種守舊拒新的態(tài)度,主要表現(xiàn)為安于現(xiàn)狀,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劇變,無論急速前進還是大步倒退。而保守主義中的“保守”是與“激進”相對應的,而不是“進步”,保守主義并不反對進步本身,只是反對以激進方式來取得進步,面對進步,它寧愿采取比較穩(wěn)妥的方式。
②保守主義應被稱為“守成主義”——把人類歷史上已經取得的成就牢牢守住,“�!本褪潜3脂F(xiàn)狀與穩(wěn)定,“守”就是守住傳統(tǒng)和秩序。因歷史背景的不同以及策略的需要,保守主義有著種種不同的歷史面相,但是其基本主張是要求維護社會現(xiàn)狀和歷史傳統(tǒng),同時反對社會的重大變革。
③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如下:
④社會連續(xù)性原則。保守主義視域中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因此,保守主義主張人類社會要同過去保持連續(xù)性,面對社會的變革,它采取的是逐步進行的審慎態(tài)度并且盡可能不去打亂原來社會的正常秩序。從一般意義上說,保守主義總是堅持歷史發(fā)展的延續(xù)性,堅持傳統(tǒng)文化可以轉化為現(xiàn)代因素,主張傳統(tǒng)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底版,反對激進的變革。認為 “所有偉大的民族都是保守的,他們緩慢地相信新鮮的事物,在實際當中對于錯誤極具耐心,深深地而且永遠地確信,一度建立起來并長期被看作是公正和終極之物的法則與習俗是偉大的�!币蚨�,保守主義始終相信“人在歷史中,人是歷史的,人就是歷史”。對于人類歷史上所取得的經驗以及人的尊嚴和價值應該保持尊重,任何有關人類社會的變革只能是漸進而審慎的進行。認為“制度和道德,語言和法律,是通過一個累積的過程進化而來的。只有在這個自我意識的歷史框架內,人類社會才能成功地運轉。” ⑤傳統(tǒng)原則。保守主義認為,傳統(tǒng)的基本含義是指過去流傳下來的東西,是歷史的一種“積淀”,并在時間向度上能夠重復出現(xiàn)。認為“傳統(tǒng)指的是從過去傳達到現(xiàn)在的慣例和禮儀�!毕嘈拧皞鹘y(tǒng)總是有連續(xù)性的,而且一定有連續(xù)性……這些連續(xù)性應該描述得像一條流動的河�!敝鲝堊鹬貍鹘y(tǒng)就是對人類整體的文明成果和群體長期積淀下來的習俗的尊重。認為對傳統(tǒng)的敬重并非是盲目守舊,不思進取,而是人們通過經驗感悟到,傳統(tǒng)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是人類多少代祖先智慧的結晶。保守主義認為“傳統(tǒng)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是各種類型革命的對象,是所謂‘進步’的障礙�!薄安还苋藗兪欠裣矚g,傳統(tǒng)總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波普爾相信,傳統(tǒng)強調我們的信仰在任何時候都主要來自繼承,而不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
⑥審慎原則。最為保守主義所厭惡和痛恨的就是以激進方式進行的社會改革,因為激進的改革最容易使社會走向崩潰,故保守主義主張謹慎的改革,特別強調謹慎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柏克在《自由與傳統(tǒng)》一書中寫到:審慎,在所有事物中都堪稱美德,在政治領域中則是首要的美德;審慎將引導我們去默許某些有限的計劃,而不會引導我們去大力推行無限完美的計劃。在國家發(fā)生的所有變革中,中庸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不僅和平友善,并且強大有力。這是一種精心選擇、調停紛爭、妥協(xié)互讓、促進和諧的美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審慎之所以成為社會變革的一種必要美德和態(tài)度是與保守主義對人的認識有關的。在保守主義看來,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因而通過人的理性獲得的知識同樣無法避免其局限性,人的知識不僅具有局限性而且會出錯,甚至會經常出錯。
(選自《人民論壇》,有刪改)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 “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 2 分,選對兩項給 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保守主義源自保守,它是與 “激進”相對應的,它并不反對進步本身。
B.保守主義的基本主張是維護社會現(xiàn)狀和歷史傳統(tǒng),不主張以激進的方式取得進步。
C.尊重人類歷史上所取得的經驗以及人的尊嚴和價值,人類社會的變革就能漸進而審慎的進行。
D. 保守主義認為傳統(tǒng)是各種類型革命的對象,是進步的障礙,不能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
E.審慎之所以成為社會變革的一種必要美德和態(tài)度,是因為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
13.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A.“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張推翻一切舊文化從而建立新的文化,是激進的表現(xiàn),與之相對的主張都屬于保守主義范疇。
B.詞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蘇軾豐富了它的表現(xiàn)內容,使其在宋代成為主流。這說明我們的進步主要來自于繼承。
C.孔子學院秉承孔子 “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傳播中國文化,受到廣泛的歡迎,這是保守的價值的最佳證明。
D.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我們秉承的一個原則“摸著石頭過河”,其實就是盲目冒險,不符合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
14.請分別指出“人在歷史中,人是歷史的,人就是歷史”三個分句的意思。(4 分)
15.依據文意,分析莫言的做法符合保守主義的哪些原則。(4 分)
參考答案:
12、BE。A 保守主義與保守沒有必然聯(lián)系。C 誤將并列關系理解為因果關系。D 不是保守主義認為,而是人們關注的原因。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13、B.A 保守主義并不反對進步本身,只是反對以激進方式來取得進步, 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張相對的應該還有保守的主張和反動的主張。C 結論有誤,不是保守,是保守主義。D 錯,“摸著石頭過河”符合審慎原則�?疾鞂W生依據文本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其實主要是文章內容理解能力
14.①“人在歷史中”指人類社會要同過去保持連續(xù)性。 ②“人是歷史的”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多要承繼傳統(tǒng)。③“人就是歷史”指人類社會可以建立起偉大的法則與習俗。分析:從段中“因而”可知答案在前,而前面共有三句話。“人在歷史中”側重在“連續(xù)性”、“人是歷史的”側重在“傳承和轉化”、“人就是歷史”側重在“確信”。解對 1句得 1分,解對2句得 2分,解對 3句得4 分。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15.①符合社會連續(xù)性原則。因為莫言吸收馬爾克斯的寫作風格,這種做法將傳統(tǒng)的手法轉化為現(xiàn)代因素,尊重了別人的經驗和價值。 ②符合傳統(tǒng)原則。因為馬爾克斯的寫作風格,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莫言進行了借鑒。③符合審慎原則。因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莫言沒有全盤照搬,而是有所選擇。答對①點 1 分,答對②點 1 分,答對③點 2 分。沒有根據文意分析,不得分。分析合理,可酌情給分。本題考查考生篩選、綜合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