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經典名著 > 正文

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qū)

作者:尹建莉 文章來源:當當網

暴力作業(yè)就是“教育事故”(1)

  暴力作業(yè)對兒童信心、意志、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極影響。它的壞作用,遠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多熱,多吃一個饅頭有點撐那樣簡單。它能改變事情的整個狀態(tài),讓孩子摧患一種“厭學”的慢性疾病,摧毀他們的上進心,吞噬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消磨他們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壞他們的道德。

人們總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是正確的,都是對學習有用的,孩子都應該認真完成。事實是,現(xiàn)在孩子們寫了太多的無效作業(yè)。豈止是無效,簡直是負效果。這些作業(yè)如此無聊,從它對兒童學習興趣的破壞,對兒童智力發(fā)育的阻礙來看,已走到了學習的對立面,成為反學習的東西。我把這種作業(yè)稱為“暴力作業(yè)”。暴力作業(yè)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數(shù)量大。

請看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很普通的一次語文作業(yè)。5個生字加拼音,每個字寫20遍,A、B本各寫一遍,合計下來,共寫200個拼音、200個漢字。此外還有三個造句。如果頭一天生字本上有一個錯別字,還要把那個錯別字再寫三行,也就是錯一個字就再加30個拼音、30個漢字,前一天錯兩個,就要多寫60個拼音、60個漢字——這僅僅是語文作業(yè)。數(shù)學、英語作業(yè)也不會少,數(shù)量上絕不遜色。想想孩子一晚上要寫多長時間吧,他剛上一年級啊。

第二種是懲罰性。

我看過一個初二學生的語文達標考試卷,上面有一些錯,當天的語文作業(yè)是把卷面上所有的錯誤都改正,每個改正答案都寫20遍。比如一個字沒寫對,把這個字重寫20遍,這還好,如果一條成語解釋錯了,就要把這條成語抄20遍。假如一段默寫有兩句以上的話沒完全寫對,或有五個以上錯別字,就算全錯就要把這段文字寫20遍。成績好的同學和成績差的同學的作業(yè)量,其差異是巨大的。顯然,老師的用意主要在于讓學生知道,考不好,沒有好果子吃。

第三是惡意評價。

圓圓初中時,她的一位英語老師,每次單詞測驗時,只要學生寫錯一個單詞,就給打“零”分。圓圓也沒少得零分。老師可能是想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不想得零分就只能爭取得100分?蛇@難道不是一個偏執(zhí)狂的思維方式嗎?它更像一個心術不正的人耍的小聰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這種惡意評價,只能導致學生們在測驗中更不認真。學生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測試,寫錯一個單詞和只寫對一個單詞得的分數(shù)一樣,大家也就不在乎對了幾個或錯了幾個了。

暴力作業(yè)這三方面往往是相隨的,猶如貪婪、自私和嫉妒往往相隨一樣。它不僅給孩子當下的生活帶來痛苦,它更破壞著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對他們一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態(tài)度形成消極影響。

每個孩子在剛入學時都對學校生活充滿向往,對學習充滿好奇與渴望,你看他們剛人學最初接觸到“作業(yè)”這個東西時,是那樣興奮和自豪,大人想不讓他們寫都不可能。可是,很快,他們就厭倦了——有些字早就會寫了,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寫,既沒有時間玩耍,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覺。寫得再認真,也總是會有寫錯的地方,一錯了就被老師罰寫更多,一個字甚至要寫上100遍……“學習”這個東西,好像處處和自己作對。他小小的心開始對學習產生怨恨了,他開始討厭學習了。

厭倦是學習中遇到的最兇惡可怕的敵人,暴力作業(yè)則是把這樣的敵人運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一個令人痛心的教育事實是,有多少教師嫻熟地運用著這樣的“交通工具”,他們以為把知識運進了孩子心中,不知道車上裝的,已變成了“敵人”。而這時更有不少家長在旁邊幫忙,強迫孩子接受這些暴力作業(yè),加速著孩子對學習的厭倦。

有兩個直接原因,使一些教師和家長偏愛暴力作業(yè)。

一是他們頭腦中有一套邏輯,在這里我不客氣地稱之為“笨蛋邏輯”——認為多寫多記就能多學到知識。他們認為一個字寫20遍就比寫2遍好,一道題做5次就比做1次好。這真是把學習這件復雜的智力活動,完全等同于老婆婆的鐵棒磨針了。他們不知道,大腦認知是個奇妙的過程,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其中感情的參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寫作業(y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適才好。我們一定有過那樣的體驗,一個字寫3遍還認識,寫到30遍時可能感覺越寫越不像,寫到100遍就幾乎不認識了。那些懷揣著一套笨蛋邏輯的老師和家長,都是把功力用在那些可量化的、表皮化的方面。他們不懂得用種種方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是用繁重的作業(yè)把孩子的肢體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書桌前;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的內心會起一種化學變化,會生成一種叫“厭學”的物質。

第二個原因是教師的急功近利。

我在北京某小學隨機接觸了幾位語文教師。一位老師,她給學生布置寫生字的作業(yè)時,總是讓學生把一個完整的字先拆開了幾部分寫,比如語文的“語”字,先寫一行“讠”,再寫一行“五”,然后再寫一行“口”,最后再合成一個“語”字,寫兩行。拼音也是拆成聲母、韻母、調號三部分寫,然后合起來寫——就這一個字,總共寫了9行。她這樣做,確實在短時期內可以讓學生記住了所寫的那幾個字,單元測驗總能得不錯的成績,哄得家長們很高興。而另一位老師,她在班里搞閱讀活動,每天留很少的作業(yè),讓孩子們回家讀課外書,學生在閱讀中既提高了語文水平,又感到快樂。她的做法,無論對孩子們學習興趣的保護,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而久遠的影響。

但因為學校統(tǒng)一出的考試卷都是只考課本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閱讀老師”班里的孩子考試成績就往往不如“拆字老師”的。除了學校排名帶來的壓力,還有來自家長的壓力。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tkgg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