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形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也許會使某些人以為這是誘餌釣魚的方法,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被哄騙的感覺,萬一父母有時失信了,容易造成孩子推卸責任的借口。
但是,即使一支鉛筆、一塊橡皮擦……,對于得到它的孩子來說,最大意義是一種象征,象征某方面或某個行為受到肯定和欣賞。
一位家里有三個孩子的媽媽說: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和興趣,我在廚房的冰箱門上貼了一張紙,分別寫了三個孩子的名字,舉行閱讀比賽。我規(guī)定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要在筆記本上以簡短的文字,五行或六行,將摘要、主人翁和有趣特殊的地方記下來。每次,當他們把讀完的書和寫好的筆記拿來給我時,我就在冰箱門上,在他們的名字下劃上一條線,根據(jù)線的多寡,可以看出誰讀的書最多,寫得最好。每兩個月結(jié)算一次,最多、最好的可以得到一樣禮物。孩子都有好勝心,如此一來,他們變得非常勤快。”
這個方法,除了可以用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上,其他像“習字”。“培養(yǎng)良好飲食習慣”等等,用途非常廣泛。
而這種利用“圖表”記錄的方式,每個孩子也可以從中知道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因此,這種方式不僅針對某一良好行為而已。更能使兒童心理上產(chǎn)生朝目標努力的欲望。
獎勵孩子若能附帶使他了解值得獎勵的原因,不但能使他更加高興,也使得他的心智跟著成長!
所有父母面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無論選擇了獎賞或懲罰,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長成健全的人格。所以,獎賞及懲罰是用來表示一種期盼,更可說是一種手段。
很多父母主張以獎賞的方式規(guī)正孩子,劉餛輝教授認為:“鼓勵孩子改變?nèi)秉c的方法,會比責罵來得有效。”
但是事實上,獎賞并不就是萬無一失,如果父母沒有斟酌好獎賞的質(zhì)與量而濫加施用,結(jié)果不僅難達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會在孩子的人格發(fā)展方面留下不良的影響。
有些父母常常會跟孩子說:“如果你考一百分,我就買機器人給你。”用酬賞的方式鼓勵孩子某種行為。這種做什么事就給東西或金錢的獎賞方式,劉教授分析說,它容易養(yǎng)成孩子偏向功利主義的習性:
“到后來孩子每個行為。每個表現(xiàn)都只是純粹為了物質(zhì),沒有物質(zhì),他就會立即停止再做努力。”
劉教授建議父母應該要提升獎賞的層次,借以避免有形物質(zhì)獎賞的弊端。
當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xiàn)時,父母所給予的獎賞等于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對的,繼續(xù)!繼續(xù)!”頭幾次父母利用東西或金錢來獎賞孩子,是為了增強孩子對這種好行為的印象,接著父母就應該停止如此的獎賞,視這些行為是孩子應該遵行的,而漸漸地他也毋需依賴獎賞,卻能持續(xù)下去!
父母如果不提升獎賞的層次,孩子會長成怎樣的人格呢?劉餛輝教授說:
“那就是被動、欠缺動機一一凡事都要有目的才會去做。
這種性格自然會影響他將來與人相處的態(tài)度,他會以為利用金錢等物質(zhì)都可以換取一切,甚至包括別人的心,因為別人也是一生如此待他的。這種溝通就難以坦誠了。”因此,父母在激發(fā)孩子某種行為之后,一旦達成目的,就要轉(zhuǎn)向另一要求的標準上,才能讓他在做完一件事之后,不會只想到獎賞;也才不以“獲得獎賞”作為所有行為表現(xiàn)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