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上小學二年開始有了下午自習課,老師不總是跟在教室里,大部分時間由班干部維護秩序。圓圓當時是班長,老師要求她管好自習課的紀律。孩子們已被管了一天了,這個時間好不容易沒有老師管束,哪里肯聽小班長的話,自習課總是亂哄哄的。圓圓管了這個,那個人又開始說話,尤其她自己埋下頭剛寫了一點作業(yè),教室里一下就亂了套,她又得重新站起來維持紀律。教室里的聲音往往大得淹沒她的聲音,圓圓就得大聲喊叫,才能重新讓教室里安靜一小會兒。
這種做法根本不符合圓圓的天性,而老師又總是要求她對自習課的“紀律”負起責來,這讓她左右為難。過了一段時間,她居然寫了個“辭職報告”,要求辭去班長的職務,想當文藝委員。我問她為什么,她說文藝委員不需要在自習課上管人。事情把孩子逼得連“官”都不想當了!
小學是兒童的活動場所,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嘈雜到底怎么了,它真能妨礙到誰的學習嗎?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形成了“安靜癖”,甚至這種癖好已到了傷害兒童的地步。
我聽一個朋友說,她兒子所在小學創(chuàng)建“文明�!保瑒�(chuàng)建活動中有個項目是搞“無噪音走廊”。就是下課不許孩子們在走廊里大聲喧嘩。學校天天派小干部們在走廊里巡視,抓喧嘩者。小干部們把握不好標準,經常是哪個孩子一不留心說話聲音稍大就被記下來,就要扣班里的分。結果各班主任們?yōu)楸苊饪鄯郑抡n把學生關在教室,不讓學生到走廊中,誰想上廁所先在教室里排隊,一個上完回來另一個再上。聽說這個學校的走廊確實很安靜,經驗還被推廣到別的小學……
在“無噪音走廊”里成長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實質是學校教育的野蠻。這樣一種創(chuàng)建“文明�!被顒�,能讓孩子們心底生長出什么樣的“文明”呢?
教育應該為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而工作,不應該追求表面的整齊和迎合某些消極癖好。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鬧,也不需要過分追求安靜,順其自然才是最好。學習環(huán)境如果符合兒童的天性,孩子能自然形成學習上的抗干擾能力,他們在這方面有驚人的生長力�!皩W習不怕吵”和“睡覺不怕吵”事實上是同一個問題,可以有相同的解決思路。
請看這所小學是如何做的——
孩子們在學校里是如此自由,每天想上什么課都是孩子們說了算。這所學校從不以“干擾別人”這樣的原因制止孩子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它的圖書室里,有人看書,有人唱歌,有人朗讀,有人畫畫。在一般人看來,這里可是夠喧鬧的,但實際上孩子們卻是互不打擾,各干各的,自得其樂。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抗干擾能力,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無論周圍怎么嘈雜,都能夠立刻集中精力!”
這所學校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每個孩子放學后都不想離開,第二天早晨又想早早到校。它招收的學生都很平常,甚至有些是身體有殘疾或被別的學校開除的,但學生們經歷過這樣的小學教育后,最后卻幾乎個個成才——這就是那本很有名的《窗邊的小豆豆》寫到的學校:巴學園,它存在于70多年前的日本,創(chuàng)辦者是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非常先進,值得推崇。
在家庭中,家長們當然應該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學習環(huán)境,但這方面也是正常就好,不要太苛求了;如果家長在這方面太用心,甚至表現出焦慮,不但沒有好效果,反而有壞作用。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鄰居,她住在我的樓下。大約在圓圓讀初中時,她的女兒正要高考。當時圓圓要參加二胡考級,由于上住宿制學校,只能每個周末回家時練琴。結果只要圓圓的二胡聲一響,樓下就開始敲暖氣管。開始我們不以為是針對我們來的,因為那個樓雖然隔音不太好,但誰家有什么聲響,僅僅是隱約聽到,那音量根本影響不到自己。后來又反復幾次,我們才確信那個聲音就是制止圓圓練二胡的�!�
特別提示
●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常活動做到兩不打擾,一個略有噪音的環(huán)境還有利于養(yǎng)成孩子睡覺不怕打擾的好習慣。
●家長不應該嬌縱孩子睡覺怕吵的習慣,應想辦法讓他逐漸適應生活噪音,學會睡覺不怕吵。一個簡單的生理問題如果一直被錯誤地解決,最后可能會變成一個心理問題。
●教育應該為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而工作,不應該追求表面的整齊和迎合某些消極癖好。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鬧,也不需要過分追求安靜,順其自然才是最好。
●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每一種理想的生長條件。培養(yǎng)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等于為他提供了能隨身攜帶的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