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jīng)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xiàn)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jīng)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yǎng)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現(xiàn)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體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們捉弄孩子的思維方式還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對象。這些捉弄行為表面上看已不那么粗俗,但它們與上面那些捉弄行為的野蠻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重,和對兒童心理的不體諒。
2008年1月2日晚上我看到北京電視臺有一個節(jié)目,邀請了來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這五名年齡只有四歲多的小家伙健康可愛,齊齊站在演播室中間,一點也不怯場,都是滿臉興奮的樣子,他們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饒有興味地坐下看節(jié)目。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中誰最愛告狀”。五個小孩子聽了這個問題一臉迷惑,開始都不確定地亂指,后來有的人看別人指誰他也指誰,最后就統(tǒng)一到一個孩子身上,那個被確定為最愛告狀的孩子一下顯得無所適從,她肯定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個好角色,樣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是“誰最愛打別人”。孩子們開始又是亂指,中間還有互相揭發(fā),最后又統(tǒng)一到一個人身上,那個“最愛打人”的孩子一下子顯得很難為情。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是“誰挨爸爸打最多”。孩子們?nèi)允仟q猶豫豫的亂指,到最后統(tǒng)一在一個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變得不知如何是好,臉上是說不出的尷尬。
主持人和觀眾都被孩子們的樣子逗樂了,沒笑的只有這幾個孩子。他們的關系已被挑撥,大庭廣眾下被貼上某個標簽,他們都不像剛上場那樣輕松,變得緊張起來,有些不知所措了。
接下來,主持人拿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書包,說只有這一個書包,問孩子們給誰。孩子們明明都被這個書包吸引,他們看這書包的眼神充滿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這個書包。但是,他們剛才已有被貼上壞標簽的經(jīng)歷,他們都想表現(xiàn)得好,就開始互相推讓,都說給別人,沒有一個人敢說給自己。指來指去,最后決定給老大,老大拿到書包很高興,其他幾個孩子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老大也許在一瞬間感到不妥,咬咬牙讓給了老五,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當主持人夸獎她時,小姑娘一下哭了,萬分失落和委屈。主持人故作驚訝地問她為什么要哭,孩子哭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那個愛說話的伶俐的老三打圓場說“她是覺得老五好,才哭了”。觀眾又一次被老三的“解釋”逗笑了。
節(jié)目就這樣一直弄到孩子們哭也哭了,虛假的話也說了,個個心里七上八下,主持人才拿上另外四個書包,孩子也終于破涕為笑。
這個節(jié)目的目的是什么,他們設計這些問題和環(huán)節(jié)的用意何在?實在搞不明白。我沒再往下看,離開電視干別的去了。否則我郁悶得也想哭了。
寫到這里,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特別提示
●成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它對于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jīng)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xiàn)品德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