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詩三首·張籍簡介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唐代中后期詩人。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后回和州。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訪張籍。貞元十四年,張籍北游,經(jīng)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薦張籍,貞元15年在長安進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調(diào)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相識,互相切磋,對各自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張籍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幾乎失明,明人稱為“窮瞎張?zhí)!。元和十一年,轉(zhuǎn)國子監(jiān)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遷秘書郎。長慶元年(821年),受韓愈薦為國子博士,遷水部員外郎,又遷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遷國子司業(yè)。
南唐末年張洎收集張籍詩400多首,錢公輔名為《木鐸集》12卷。南宋末年湯中以家藏元豐八年寫本為主,兼以各本校定,編為《張司業(yè)集》8卷,附錄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傳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張文昌文集》 4卷,共收詩317首。明嘉靖萬歷間刻本《唐張司業(yè)詩集》8卷,共收詩450多首,《四部叢刊》曾據(jù)以影印。
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它為底本,并參照現(xiàn)存各本進行校勘刪補,編成《張籍詩集》8卷,共收詩480多首。另據(jù)《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張籍有《論語注辨》2卷。
張籍詩歌創(chuàng)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yōu)秀樂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歲后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樂府詩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之作,表現(xiàn)了對人民的同情。其詩作的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和當時的王建齊名,世稱“張王”。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一類描繪農(nóng)村風俗和生活畫面, 如《采蓮曲》《江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