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字詞解釋

文言虛詞“乃”用法詳細(xì)分析

[移動版] 作者:程泳淋

文言虛詞“乃”用法詳細(xì)分析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文言虛詞的特點:

一是用法比實詞靈活,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好幾種解釋,甚至分屬好幾類詞。

二是使用頻率比實詞高,許多常用的虛詞,在一篇中會多次出現(xiàn)。

三是語法功能比實詞強,實詞往往要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xiàn)不同的意思,抒發(fā)不同的感情,表達(dá)不同的語氣。

四是在漢語的發(fā)展歷史中,變化比實詞大。

文言虛詞“乃”分屬副詞和代詞,共七種解釋。

乃作副詞時有四種意義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例: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悉使蠃兵負(fù)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

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例: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例:①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jì)》)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例: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②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作代詞有三種用法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例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

例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用在固定用法中。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例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jìn)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乃爾】譯為“這樣”。

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查看更多文言字詞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