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登岳陽樓》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說明:本文為華語網(wǎng)[thn21.com]飄零書生604老師整理的陳與義《登岳陽樓》資料,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之用。
【原詩】:
登岳陽樓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釋】:
《登岳陽樓》共二首,這是其中一首。岳陽樓,湖南岳陽西門城樓,在長江南岸,瀕臨洞庭湖。始建於唐代,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①簾旌:酒店或茶館的幌子。
②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緩慢。
③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扎在岳陽。橫分,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徘徊。
⑤三年多難: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
⑥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作者簡介】:陳與義簡介
【朗讀節(jié)奏劃分】:
登岳陽樓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寫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詩人(如李清照)一樣,陳與義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以靖康之難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在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歲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進(jìn)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更以詩名于當(dāng)世,深受皇帝賞識,官職屢遷,但也不知不覺地卷進(jìn)了政治斗爭的漩渦。靖康之難發(fā)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jiān)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shù)首詩歌以記其事,本課所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翻譯】: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fēng)卷起,樓閣上的旌旗靜止。
登臨當(dāng)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為避戰(zhàn)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yuǎn)望是什么心緒?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yuǎn)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翻譯二】: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fēng)卷起,樓閣上的旌旗靜止。
我登臨的地方,讓吳國和蜀國在這里分開。
我徘徊的時刻,使洞庭湖與君山籠罩在暮靄里
為避戰(zhàn)亂我奔波三年 行程萬里 今日登高遠(yuǎn)望是什么心緒?
登樓憑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 看著遠(yuǎn)山的古樹 青蒼中 隱含無限的傷悲。
【在線朗讀】:(打開頁面時自動播放,按停止鍵或暫停鍵可停止播放)
【簡析】:
大自然的各種景致,表現(xiàn)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lián)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后,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shù)”,和自己眼前的“雨濕高城”。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為避兵亂的詩人孤獨(dú)凄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的意境。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