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

漢書的作者班固簡介與生平

[移動版] 作者:東方神龍
編者按:本文僅作學習之用,資料來自于網(wǎng)絡(luò)公開免費文檔。由本站編輯程泳淋整理

漢書的作者班固簡介與生平

簡述:本文包括班固簡介和班固作《漢書》的緣由

《漢書》的編著者班固(32—92年)東漢史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他“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后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班固善于學習,“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他學習不拘一格,能夠向各種流派學習。他為人謙遜大度,平易近人,“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因此,深受學士們的愛戴。

  簡要生平

曾祖父班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祖父班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

父親班彪,曾被光武帝拜為徐縣令,后來專心于史籍研究,編寫《史記·后傳》數(shù)十篇,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

班固從小受父親治學思想的熏陶,“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前后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學返回鄉(xiāng)里為父親服喪。

居憂時,在班彪續(xù)補《史記》史記之作《后傳》基礎(chǔ)上開始編寫《漢書》漢書,至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永平元年(公元58年)班固向當時輔政的東平王蒼上書,受到東平王的重視。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皇帝下詔收捕,班固被抓,書籍也被查抄。幸得其弟班超上書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漢明帝了解情況后,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命他為蘭臺令史(蘭臺是漢朝收藏圖書之處),掌管和校定圖書。

明帝時,曾任蘭臺令史,與陳宗、尹敏、孟異共同撰成《世祖本紀》,升遷為郎官,任典校秘書。郎官職位很低,但班固深得皇上喜愛。

此后又與人共同記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上,計用20多年,至章帝建初中期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漢書》。

章帝時期,班固看到京師大興土木,而關(guān)中父老猶望朝廷西顧,于是就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受到章帝肅宗的贊賞,因此也更得章帝的寵幸。

建初三年(公元78)升為玄武司馬,是守衛(wèi)玄武門的郎官中的下級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術(shù)文學,賞識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宮廷侍讀。章帝出巡,常隨侍左右。奉獻所作賦頌。對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發(fā)表意見,與公卿大臣討論,曾參加論議對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漢宣帝石渠閣故事(見石渠閣會議),在白虎觀召集當代名儒討論五經(jīng)同異,并親自裁決(見白虎觀會議)。其目的是廣泛動員經(jīng)今古文學派的力量,促進儒家思想與讖緯神學緊密結(jié)合,加強儒家思想在思想領(lǐng)域的統(tǒng)治地位。

在這次會議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記錄,奉命把討論結(jié)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義》白虎通義。

章帝后期,班固辭官回鄉(xiāng)為母親服喪。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為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刻石記功而還。班固與竇憲本有世交之誼,入竇憲幕府后,主持筆墨之事,關(guān)系更為親密。

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竇憲在政爭中失敗自殺,洛陽令對班固積有宿怨,借機羅織罪名,捕班固入獄,同年死于獄中,終年61歲。

  班固作《漢書》由來

由于《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它編寫續(xù)篇,班固的父親班彪(3—54)對這些續(xù)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后傳》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僅二十幾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yè),完成這部接續(xù)《史記》的巨作——《史記后傳》。

就在班固著手編撰《漢書》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实巯略t收捕,班固被關(guān)進了京兆監(jiān)獄,家中的書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擔心他受委屈而難以自明,便上書,在漢明帝面前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

漢明帝了解情況后,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

查看更多簡介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