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注疏》卷七·釋山第十一
【疏】“釋山第十一”。○釋曰:案《釋名》云:“山,產(chǎn)也!毖援a(chǎn)生萬物!墩f文》云:“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也。”此篇釋諸山之名,故云釋山。
河南華,(華陰山。)河西岳,(吳岳。)河?xùn)|岱,(岱宗,泰山。)河北恒,(北岳恒山。)江南衡。(衡山,南岳。)
【疏】“河南華”至“江南衡”!疳屧唬浩纵d此五山者,以為中國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zhèn)曰華山!薄罢髟挥褐,其山鎮(zhèn)曰岳山!薄罢龞|曰兗州,其山鎮(zhèn)曰岱山!薄罢痹徊⒅,其山鎮(zhèn)曰恒山!薄罢显磺G州,其山鎮(zhèn)曰衡山。”鄭注云:“鎮(zhèn)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岳,知者,案鄭注《大司樂》云:“五岳,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笔且。案,下文及經(jīng)典群書言五岳者,皆數(shù)嵩高不數(shù)岳。而鄭云然者,蓋鄭有所案據(jù),更見異意也。其正名五岳,必取嵩高為定解,下文別釋。云“河南華”、注“華陰山”者,案《禹貢》“導(dǎo)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装矅疲骸昂幼札堥T南流至華山,北而東行!比粍t此山在河之南,故曰“河南華”。下皆放此。在華陰縣界,故曰華陰山也。云“河西岳”、注“吳岳”者,在西河之西,一名吳岳。鄭玄云:“在。”云“河?xùn)|岱”、注“岱宗,泰山”者,在東河之東,一名岱宗,一名泰山。鄭玄云:“在博。”云“河北恒”、注“北岳,恒山”者,下文“恒山為北岳”是也。鄭玄云:“在上曲陽!痹啤敖虾狻、注“衡山,南岳”者,《禹貢》云:“岷山導(dǎo)江。”又曰:“岷山之陽至于衡山!笨鬃⒃疲骸昂馍,江所經(jīng)!比粍t江水經(jīng)此山之北,東入于海,故曰“江南衡”也。鄭注《大宗伯》云:五岳,“南曰衡”也。是也。
山三襲,陟。(襲亦重。)
【疏】“山三襲,陟!弊ⅰ耙u亦重”!疳屧唬荷街稳羧街乩壅呙。重衣謂之襲,故以襲為重也。上篇注已云“成猶重也”,故此云亦也。
再成,英。(兩山相重。)
【疏】“再成,英”。注“兩山相重”!疳屧唬撼,重也。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一成,坯。(《書》曰:“至于大亻丕!薄鹋,備悲切。)
【疏】“一成,坯”。注“《書》曰:‘至于大亻丕。’”○釋曰:案此文則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亻丕!啊稌吩弧闭撸队碡暋肺囊?装矅疲骸吧皆俪稍回樨!迸c此不同者,蓋所見異也。鄭玄云:“大亻丕,在武武德之界。”張揖云:“成皋縣山也。”《漢書音義》臣瓚以為皆非。今黎陽縣山臨河,豈不是大亻丕乎?瓚意當(dāng)然。
山大而高,崧。(今中岳嵩高山,蓋依此名!疳拢。)
【疏】“山大而高,崧”。注“今中岳嵩山,蓋依此名”!疳屧唬骸对姟ご笱拧吩疲骸搬赂呔S岳!泵珎髟疲骸搬,高貌。”《釋名》云:“崧,竦也。亦高稱也。”李巡曰:“高大曰嵩!贝藙t山高大者自名崧。本不指中岳,名嵩高或取此文以立名乎?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
山小而高,岑。(言岑。)
【疏】“山小而高,岑”。注“言岑”。○釋曰:言山形雖小而高者,名岑也。
銳而高,嶠。(言钅峻!饙,音喬。)
【疏】“銳而高,嶠”。注“言钅峻”。○釋曰:銳則钅也,言山形钅峻而高者名嶠!读凶印吩唬骸般哓煤V畺|有壑,其中山曰員嶠!鄙w同此也。
卑而大,扈。(扈,廣貌。)
【疏】“卑而大,扈”。注“扈,廣貌”!疳屧唬貉陨叫伪跋露鴱V大者名扈。《禮記·檀弓》云:“南宮纟舀之妻之姑之喪。夫子誨之,ヮ曰:‘爾毋扈扈爾!编嵶⒃疲骸办桁柚^大廣!鄙w取此義也。
小而眾,巋。(小山叢羅!饚h,丘鬼切。)
【疏】“小而眾,巋”。注“小山叢羅”。○釋曰:言山小而眾、叢萃羅列者,名巋。
小山岌大山,亙。(岌謂高過!疳В~泣切。亙,桓。)
【疏】“小山岌大山,亙”。注“岌謂高過”!疳屧唬貉孕∩脚c大山相并,而小山高過於大山者,名亙。非謂小山名岌,大山名亙也。
屬者,嶧。(言駱驛相連屬!饘,燭。嶧,亦。)
【疏】“屬者,嶧”。注“言駱驛相連屬”!疳屧唬貉陨叫蜗噙B屬、駱驛然不絕者,名嶧。駱驛,連屬不絕之辭。《禹貢》云:“嶧陽孤桐!薄兜乩碇尽吩疲簴|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取此名也。
獨(dú)者,蜀。(蜀亦孤獨(dú)。)
【疏】“獨(dú)者,蜀”。注“蜀亦孤獨(dú)”。○釋曰:言山之孤獨(dú)者名蜀。案《說文》云:蜀,蟲名!对姟吩疲骸包颛┱呤。”《釋蟲》云:“厄,烏!惫疲骸按笙x如指,似蠶!贝讼x更無群匹,故云蜀亦孤獨(dú)。既蟲之孤獨(dú)者蜀,是以山之孤獨(dú)者亦名蜀也。
上正,章。(山上平。)
【疏】“上正,章”。注“山上平”。○釋曰:正猶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宛中,隆。(山中央高。)
【疏】“宛中,隆”。注“山中央高”。○釋曰:言山形中央蘊(yùn)聚而高者名隆。
山脊,岡。(謂山長脊。)
【疏】“山脊,岡”。注“謂山長脊”!疳屧唬簩O炎云:“長山之脊也。”言高山之長脊,名岡!对姟吩啤摆毂烁邔笔且。
未及上,翠微。(近上旁陂。)
【疏】“未及上,翠微”。注“近上旁陂”!疳屧唬褐^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青縹色,故曰“翠微”也。
山頂,冢。(山顛。)者,<廠垂><廠義>。(謂山峰頭巖。○,子恤反。<廠垂>,子規(guī)切。<廠義>音危。)
【疏】“山頂”至“<廠垂><廠義>”!疳屧唬捍硕溽尅缎⊙拧な隆吩啤吧节{吮馈敝囊。毛傳云:“山頂曰冢。”鄭箋云:“者,崔嵬。”雖音字小異,義實(shí)同也,是取此文為說。彼云:“冢者,謂山頂也!薄夺屟浴吩疲骸邦崳斠!惫蚀斯啤吧筋崱。彼云:“萃者,謂山顛之末,其峰巖<廠垂><廠義>然者也。”
山如堂者,密。(形如堂室者!妒印吩唬骸八砂刂螅恢妹苤忻罉!保
【疏】“山如堂者,密”!疳屧唬貉陨叫稳缣檬艺撸。○注“《尸子》至”美樅”。○釋曰:此《尸子·綽子》篇文,引之證山有名密者。
如防者,盛。(防,是。盛,音成。)
【疏】“如防者,盛”。注“防,是”。○釋曰:此盛,讀如粢盛之盛。是防之形{隋山}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故其山形如是防者,亦名盛也。
巒,山墮。(謂山形長狹者,荊州謂之巒!对姟吩唬骸皗隋山}山喬岳!薄饆隋山},湯果切。)
【疏】“巒,山墮”。○釋曰:凡物狹而長者,謂之{隋山},則此言山{隋山}者,謂山形狹長者,一名巒也!鹱ⅰ啊对姟吩唬骸畕隋山}山喬岳。’”○釋曰:《周頌·般》篇文也。
重,兼。(謂山形如累兩。,甑。山形狀似之,因以名云!鹬兀铰。,言蹇反。兼,音儼。)
【疏】“重,兼”。注“謂山”至“名云”!疳屧唬簩O炎云:“山基有重岸也!惫疲骸褒,甑”者,鄭眾注《考工記》云:“,無甑!薄斗窖浴吩疲骸瓣,自關(guān)而東謂之!惫手,甑也。
左右有岸,<廠缶>。(夾山有岸。○<廠缶>,口閣切。)
【疏】“左右有岸,<廠缶>”。注“夾山有岸”!疳屧唬褐^山兩邊有水,山與水為岸,此山名<廠缶>。
大山宮小山,霍。(宮謂圍繞之!抖Y記》曰“君為廬宮之”是也。)
【疏】“大山宮小山,霍”!疳屧唬簩m猶圍繞也。謂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鹱ⅰ皩m謂”至“是也”!疳屧唬骸啊抖Y記》曰”者,《喪大記》文也。鄭注云:“宮謂圍障之也!币,證宮為圍繞之義也。
小山別大山,鮮。(不相連!饎e,彼列切。鮮,息淺切。)
【疏】“小山別大山,鮮”。注“不相連”!疳屧唬褐^小山與大山分別不相連屬者,名鮮。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
山絕,陘。(連中斷絕!痍,形。)
【疏】“山絕,陘”。注“連中斷絕”!疳屧唬褐^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
多小石,敖。(多礓礫!瘘舭,音敲。)
【疏】“多小石,敖。”注“多礓礫”!疳屧唬喉涞[,即小石也。山多此小石者名敖!夺屆吩唬骸靶∈坏[。”
“多大石,【C200】。(多盤石。○【C200】,音殼。)
【疏】“多大石,【C200】”。注“多盤石”。○釋曰:盤,大石也。山多此盤石者名【C200】。
多草木,岵;無草木,亥。(皆見《詩》。○岵,戶。亥,屺。)
【疏】“多草木,岵;無草木,亥”。注“皆見《詩》”。○釋曰:亥當(dāng)作屺,音起。案《詩·魏風(fēng)》云:“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庇衷唬骸摆毂酸ㄙ,瞻望母兮。”毛傳云:“山無草木曰岵!薄吧接胁菽驹会。”與此不同者,當(dāng)是傳寫誤也。王肅解依《爾雅》。
山上有水,埒。(有停泉!疔,音劣。)
【疏】“山上有水,埒”。注“有停泉”!疳屧唬褐^山巔之上有停泉,名埒。
夏有水,冬無水,澩。(有停潦。○澩,音學(xué)。)
【疏】“夏有水,冬無水,澩”。注“有停潦”。○釋曰:潦,雨水也。言山上污下,夏有停泉,至冬竭涸者,名澩。
山<從賣>無所通,。(所謂窮瀆者,雖無所通,與水注川同名!<從賣>,音瀆。)
【疏】“山<從賣>無所通,”!疳屧唬<從賣>即溝瀆也。山有<從賣>而無通流者,名。注“所謂”至“同名”。○釋曰:云“所謂”者,所謂《釋丘》云“窮瀆,汜”者也。云:“與水注川同名”者,即《釋水》云“水注川曰”是也。
石戴土謂之崔嵬。(石山上有土者!鸫蓿藁厍。嵬,五回切。)土戴石為且。(土山上有石者!瘘羟,七余切。)
【疏】“石戴”至“為且”。○釋曰:《詩·周南·卷耳》云:“陟彼崔嵬!庇衷疲骸摆毂它羟乙!泵珎髟疲骸按掎,土山之戴石者!薄笆酱魍猎稽羟。”與此正反者,或傳寫誤也。
山夾水,澗。陵夾水,氵虞。(別山陵間有水者之名!疸哂荩粲。)
【疏】“山夾”至“水氵虞”!疳屧唬褐^山間有水者名澗!对姟吩啤翱急P在澗”,是也。其陵間有水者名氵虞。
山有穴為岫。(謂巖穴。)
【疏】“山有穴為岫”。○釋曰:謂山有巖穴者為岫也。
山西曰夕陽,(暮乃見日。)
【疏】“山西曰夕陽”。注“暮乃見日”!疳屧唬喝占搓栆玻κ嫉藐,故名夕陽!对姟ご笱拧す珓ⅰ吩疲骸岸绕湎﹃枺倬釉驶。”是也。
山東曰朝陽。(旦即見日。)
【疏】“山東曰朝陽”。注“旦即見日”!疳屧唬褐^山頂之東皆早朝見日。但是山東之岡脊總曰朝陽。《詩·大雅·卷阿》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笔且病
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岳,霍山為南岳,(即天柱山。潛水所出。)恒山為北岳,(常山。)嵩高為中岳。(大室山也。)
【疏】“泰山”至“中岳”!疳屧唬喊浮吨芏Y·大宗伯》云:“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惫蚀酸屩!栋谆⑼ā吩疲骸霸勒吆螢?岳之為言扌角,扌角功德也。東方為岱者,言萬物皆相代於東方也。南方為霍,霍之為言護(hù)也,言太陽用事護(hù)養(yǎng)萬物也。西方為華,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成熟可得獲也。北方為恒,恒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中央為嵩,嵩言其高大也!讹L(fēng)俗通》云:“岳,扌角考功德黜陟也。”然則以四方,方有一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扌角考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謂之岳也。案《詩》傳言四岳之名,東岳岱,南岳衡。此及諸經(jīng)傳多云:泰山為東岳,霍山為南岳者,皆山有二名也!讹L(fēng)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岳長。王者受命恒封禪之。衡山,一名霍。言萬物霍然大也。華,變也,萬物成變由於西方也。恒,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崧,高也,言高大也。是解衡之與霍,泰之與岱,皆一山而有二名也。若此,上云“江南衡”,《地理志》云:“衡山在長沙湘南縣!睆堃尽稄V雅》云:“天柱謂之霍山!薄兜乩碇尽吩疲骸疤熘趶]江潛縣。”則在江北矣。而云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為霍,故漢以來衡、霍別耳。郭云:“霍山今在廬江潛縣西南,別名天柱山!睗h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岳。南岳本自以兩山為名,非從近也。而學(xué)者多以霍山不得為南岳,又言從漢武帝始乃名之。如此言,為武帝在《爾雅》前乎?斯不然矣。竊以璞言為然。何則?孫炎以霍山為誤,當(dāng)作衡山。案《書傳·虞夏傳》及《白虎通》、《風(fēng)俗通》、《廣雅》并云:“霍山為南岳!必M諸文皆誤?明是衡山一名霍也!鹱ⅰ凹刺熘。潛水所出”!疳屧唬捍藫(jù)作注時(shí)霍山為言,此山本名天柱。漢武帝移江南霍山之祀於此,故又名霍山。其經(jīng)之霍山,即江南衡是也。故上注云“衡山,南岳”也!疳屧唬骸按笫疑揭!卑浮渡胶=(jīng)》云:“半石山東五十里曰少室山。又東三十里曰泰室山!惫⒃疲骸凹粗性泪愿呱揭玻裨陉柍强h西。”戴延之《西征記》云:“其山,東謂之大室,西謂之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總名也。以其下各有室焉,故謂之室!笔且。
梁山,晉望也。(晉國所望祭者,今在馮翊夏陽縣西北臨河上。)
【疏】“梁山,晉望也”。注“晉國”至“河上”!疳屧唬貉粤荷皆跁x國境內(nèi),晉以歲時(shí)望祭之,故云晉望也。云“晉國所望祭”者,案《春秋》僖三十一年經(jīng)云:“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公羊傳》云:“三望者何?望祭也。”鄭君以為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諸侯之祭山川在其地者,非其地則不祭。賈逵、服虔、杜預(yù)皆以為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冻Z》云:“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諸侯二王後祀天地、三辰及其土地之山川。”注《國語》者皆云:諸侯二王後祀天地。三辰,日、月、星也。非二王後祀分野星辰、山川也。以此言之,則分野之星國內(nèi)山川其義是也。今案,昭元年《左傳》云:“辰為商星!薄皡闀x星!庇帧抖Y記·禮器》云:“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呼池!奔按嗽啤傲荷,晉望也”。然則晉國三望謂參也,梁山也,河也,故云“晉國所望祭者”。云“今在馮翊夏陽縣西北”者,《地理志》文也。知“臨河上”者,成五年《公羊傳》曰:“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故知臨河上。
更多有關(guān)爾雅 十三經(jīng) 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