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理解《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魯迅筆下代表民族脊梁的四種人,有多種見解,我們在此摘錄一種,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
第一種:“埋頭苦干的人”,指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執(zhí)著于某一項事業(yè),不畏艱險,奮斗不息的人。
就在寫作本文之后一年,作者寫了歷史小說《理水》,塑造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可互相印證。
第二類:“拼命硬干的人”,當(dāng)指那些置身家性命于不顧,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的農(nóng)民領(lǐng)袖和精忠報國、壯懷激烈的民族英雄。
第三種:“為民請命”的確切含義,指的是為老百姓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這一詞語的出處,見《漢書·蒯通傳》:“西鄉(xiāng)(向)為百姓請命!薄盀槊裾埫边@一提法在極“左”思潮泛濫時曾經(jīng)受到過大規(guī)模的口誅筆伐,以至一些教科書的編者在選用這篇雜文時,不得不將這句話從文章中刪除。
但是,正如一位戲劇家借助劇中人物之口所說的那樣:“為民請命,何罪之有?”幾乎在寫作本文的同時,作者寫了歷史小說《非攻》,塑造了一個古代為民請命的墨子形象,也可互為印證。
第四類:“舍身求法”的“法”,這里可做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解。又,“法”在世界各國語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義”等含義,所以,“舍身求法”可以解做:為追求某一種規(guī)范(諸如公平、正義等),不惜犧牲性命,類似“舍生取義”,而“舍生取義”語出《孟子·告子上》,它在本質(zhì)上屬于儒家思想。
相關(guān)文章:理解中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