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課文,說說課文分別寫了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節(jié)的哪些特點。作者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
雨季壺口瀑布的特點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鍋正沸著的水”,水勢浩大,濤聲如雷,令人害怕?菟竟(jié)的壺口瀑布聲勢浩蕩、剛?cè)嵯酀,景觀豐富多樣,有雄渾壯闊的,有陡峭奇絕的,有多姿多彩的。作者之所以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寫“腳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壺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寫水為主,但不宜對石不置一詞;第二,從觀景的角度看,作者定點換景,游目四顧,最后把視線收歸腳下,轉(zhuǎn)換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壺口卻“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的奇景,正是產(chǎn)生于石頭對水的約束,因而接下來描寫“腳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寫被河水侵蝕的石頭,能夠展現(xiàn)河水的真正力量,這樣就改變了前面描寫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擠壓下“各自流淌”可能帶來的片面印象,使文章的境界更上一層,也為后面寫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個性奠定了景物描寫上的基礎(chǔ)。
二、作者在枯水期來到壺口瀑布,采用了獨到的觀察角度,寫出了獨特的景物特征。試結(jié)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作者采用定點換景的寫法,立足點是“河心”,先寫水,后寫石,視角反復(fù)轉(zhuǎn)換。作者先俯視“河中有河”的龍槽,寫“壺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點是“奇”;再仰觀河面,看滾滾而來的黃河水,景物特點是“雄”;然后視線隨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龍槽,碎為水霧,景物特點是“險”。以上三個觀察角度所見的景物特點都屬于陽剛一類。接下來平視龍槽兩邊,細寫千姿百態(tài)的河水,以及水霧和彩虹,景物特點是多姿多彩;最后,視角轉(zhuǎn)換到作者自己的立足點,描寫長年被黃河沖刷侵蝕的河底巨石,巨石“靜”的形態(tài)蘊含著河水“動”的力量,景物特點是震撼人心。文中描寫的多個畫面呈現(xiàn)出多種景物,有大有小,有遠有近,有靜有動,表現(xiàn)出多重意境,剛?cè)嵯酀,層次分明,情景交融。這樣就使得壺口瀑布展現(xiàn)出一種審美意義上的立體感。
三、作者一邊記述所見景象,一邊表達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達感受的文字,說說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個類型,一是觀景時的直接體驗,二是由景物引發(fā)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進行的帶有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也應(yīng)有所不同。
觀景時的直接體驗,主要是作者觀賞雨季壺口瀑布時“可怕的警覺”和枯水季節(jié)看河水急墜跌入深溝時“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前者重在描寫雨季時壺口瀑布水勢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險”,心理感受有相似之處,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由景物引發(fā)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觀賞了河水在壺口前的種種形態(tài)后發(fā)出的感嘆:“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作者由自然聯(lián)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樣與人的多情聯(lián)系起來,文章的意蘊也頓時變得豐富起來——水的種種形態(tài),不正是人生百態(tài)的象征嗎?作者進而又自設(shè)一問:“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毋庸作答,哲理意味油然而生。
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腳下的巨石引出的對黃河個性的解讀。作者在發(fā)議論時使用擬人手法,用“只有寬厚絕無軟弱”“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鳴,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這樣寫人的語言來詮釋黃河的個性,準確生動,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考有兩個層次:第一,黃河的個性是柔中帶剛的,蘊蓄著無盡的力量,所以才能穿鑿巨石,改變地貌;第二,未經(jīng)磨難不成材,黃河的個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抗中最終鑄就的,甚至可以說“未過壺口不成河”。這兩層思考讓文章富有理性色彩,有了深度和質(zhì)感。
四、反復(fù)閱讀課文第3、4段,品味其語言的妙處,并試著寫一段賞析文字。課文第3、4段主要描寫壺口瀑布的河水,在動詞使用方面很有特點。第一,選詞準確,詞語豐富。如描寫即將墜入深溝的河水,連用“擠” “撞” “推” “操”“呼” “擁”等動詞,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出水的種種動態(tài)。第二,適當重復(fù),形成特殊的表達效果。 “跌”字在這兩段中出現(xiàn)了六次,突出強調(diào)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動態(tài),特別是第4段,在不長的語句中連續(xù)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不僅強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適當?shù)闹貜?fù)而形成了獨特的音節(jié)效果。第三,運用擬人手法,用人的動作寫水的動態(tài)。這兩段中的動詞,大多都常用來表現(xiàn)人的動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 “進” “折返” “迂回” “覓”等動詞都是如此,這些動詞使文章的描寫更形象生動,更易打動讀者,也更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與想象。
五、游記這一體裁,涉及內(nèi)容廣泛,寫法自由,風格多樣,讀來既能增廣見聞,也能帶來美的享受,引發(fā)心靈的共鳴。課外閱讀郁達夫《西溪的晴雨》、徐遲《黃山記》、王充閭《讀三峽》等,體會它們在選材、構(gòu)思、語言等方面的特點。
【示例】《黃山記》
選材:介紹黃山的云海、草木鳥獸、泉流及攝身光等幾種景物,以見其“奇”;寫黃山處處懸崖絕壁,強調(diào)黃山勝境的突出特點“險”。
構(gòu)思: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為主人來描寫,獨辟蹊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語言:語言簡練巧妙、熱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