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已經(jīng)把它的繩套叼到了門口,可可已經(jīng)戴上了口罩,已經(jīng)拿起了鑰匙,已經(jīng)站在門前了。就在這時,家里的電話響了,是班主任打來的。老師關(guān)切地詢問了她的情況,還表揚了她。原來,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足”的事告訴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將這事告訴了老師。接完電話,可可緩緩地在椅子上坐下來,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僅僅為了在小區(qū)走一圈就用掉一個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午飯時,爺爺說:“可可,你已經(jīng)五天沒出門了吧?你不用對自己這么嚴格,也有小朋友在樓下玩,你如果非常想出去,用一個口罩也不算浪費。”“不全是浪費不浪費的事兒,我要把‘禁足’當成對自己意志力的鍛煉。”可可說。
那天中午,爸爸媽媽終于又有時間跟他們視頻了,說大家捐給武漢的口罩已經(jīng)開始向市民發(fā)放了。聽到這消息,可可和爺爺都特別高興。
可可的心又平靜了下來。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內(nèi)容。她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這都是在寵物店里完成的。她還成了“老八”的語言教師,教“老八”學會了新詩句,使它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堅持到了極限。打開電視,她看到許多跟口罩有關(guān)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這些消息讓她有些恐慌——什么時候能買到口罩�。考依锊]有多少口罩可用……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中午,爺爺比平時提前一個多小時回家,一進門就興奮地說:“可可,好消息!上午區(qū)領(lǐng)導來視察防疫工作,說咱們國家已經(jīng)能夠充足地向醫(yī)院供給醫(yī)用口罩了。估計民間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結(jié)束了!”聽了爺爺?shù)脑�,可可不再那么擔憂,意志力似乎也增強了。
下午,冉冉打電話來,說她外婆在外省被確診了,進了搶救室。冉冉哭得很仿心,可可不知道該怎么安慰她,她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會安慰也得安慰啊!從這天開始,可可堅持每天與冉冉通一次電話,想辦法找開心的話題,跟她聊聊天,給她講講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盡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來的擔憂“壓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
華語網(wǎng)說明:網(wǎng)頁為txt無格式文檔,僅供預覽,如果你需要精校過的word完整格式文檔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④青年要擔當,就要錘煉過硬本領(lǐng)。“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為之。”擔當需要本領(lǐng)、本領(lǐng)源自學習。青春年華是學習的大好時光,青年要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學問,錘煉真本領(lǐng)。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青少年時就立志向?qū)W,雖歷經(jīng)磨難,始終勤學不輟,刻苦鉆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shè)計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F(xiàn)在的中國青年處于好時代,讀書資源豐富,環(huán)境優(yōu)越,更應珍惜學習條件,勤奮學習,增長本領(lǐng),為青春遠航蓄力。
⑤落實責任擔當應該有方向,有情懷,有行動。青年只有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才能在實現(xiàn)個人夢與“中國夢”、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中,放飛青春夢想,譜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作青:張建林.有刪改)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擔當
①“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強……”《少年中國說》中這段讓人熱血沸騰的文字,一個多世紀以來激勵著一代代中國青年自覺地將國家前途和時代使命扛在肩上,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奮進的光輝的形象。
②步入新時代,中國青年繼承了革命前輩敢于擔當、善于擔當?shù)膬?yōu)良傳統(tǒng),奮斗在各行各業(yè)的第一線。在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iào)等戰(zhàn)略工程現(xiàn)場,在港珠澳大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等標志性項目工地,都有“青年突擊隊”“青年攻堅組”的旗幟飄揚;在“天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關(guān)任務中,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擔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志愿服務中,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大街小巷的無數(shù)平凡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臉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綻放。
③青春之所以美麗,不僅是因為它本身就有著亮麗的底色,更是因為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給它增添了約爛的色彩。青春因為擔當而至美,人生因為擔當而精彩。
(作者∶李鋒 有刪改)
10.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兩個文本開篇都引用名言作為中心論點,具有權(quán)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
B.文本一第②段引用詩句來突出理想的作用,強調(diào)青年應早日樹立崇高理想。
C.文本一第④段用彭士祿的事例證明要有真本領(lǐng),就應勤奮學習,知行合一。
D.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jié)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舉例論證。
11.請簡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12.兩個文本都圍繞“責任擔當”展開論述,但側(cè)重點不同,請結(jié)合兩個文本簡要分析。(4分)
三、古詩文閱讀(共15分)
(一)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13~16題。(共11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翌日,飯于林慮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聲夾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shù)。山回轉(zhuǎn),平地數(shù)尋,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晡②,憩環(huán)翠亭,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連云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