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隔篁竹”中的“篁”,根據(jù)其偏旁是“從”,可推測其意與“竹”相關。
B.“空游無所依”中的“依”,運用組詞法,可解釋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語“源遠流長”來印證,可知其意為“源頭”。
D.“隸而從者”中的“從”,通過勾連“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從”,可理解為“學習”。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作者用定點觀察的方法來記敘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描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物。
B.本文語言簡潔生動,如“蒙絡搖綴”一句,連用四個動詞,形象地描繪了樹枝藤蔓的各種姿態(tài)。
C,作者停留潭上,“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的環(huán)境,讓他感覺閑適寧靜。
D.本文寫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寫岸勢,“犬牙差互”寫溪身,巧妙而貼切。
12.下面的鏈接材料表明了對游記寫作及游覽的一種觀點,請簡要概括。你是否贊同鏈接材料中畫線部分對《小石潭記》的分析?請簡要評析。(5分)
【鏈接材料】
古人游記,寫盡妙景,不如不寫盡為更佳;游盡妙境,不如不游盡為更高。蓋寫盡游盡,早已境味索然,不寫盡不游盡,便見余興無窮。篇中遙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寫盡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盡妙境。
華語網(wǎng)說明:網(wǎng)頁文檔加點字、下劃線等格式和圖片無法完美展現(xiàn),為方便大家使用,我們準備了word完整格式文檔,如有需要請點此下載。
13.情節(jié)是由有因果關系的事件組成。請分析本文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補寫兩例,示例僅供參考。(4分)
示例:大鳥因為被冰山迷住而飛向冰山,導致腳被凍住。
(1)
(2)
1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意豐富,請結合全文理解其表層和深層含義。(4分)
冰山還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閃著鉆石般的光芒。
15.“重復中有變化”是童話情節(jié)的基本特點。請概述文中四處畫橫線句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并簡析這樣寫的妙處。(5分)
16.選文是一個繪本故事。如果要為下面這段文字配一幅圖,該如何設計?請從畫面布局細節(jié)呈現(xiàn)等方面進行說明。(4分)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輪船經(jīng)過。許多人擁到甲板上,觀看著美麗的冰山,不住地贊嘆著:“真漂亮!”
17.有讀者為本文補寫了如下結尾,你覺得好不好?請簡述理由。(5分)
第二年,大鳥迫不及待地往北飛,往最寒冷的地方飛去。它從口中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時,結成了一粒冰。大鳥在空中一直盤旋,一圈又一圈。
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來越大,終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
冰山復活了,它驚喜地仰望著在空中盤旋的大鳥。大鳥也在空中盤旋著,歡快地向著冰山鳴叫……
(二)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完成18-21題。(18分)
材料一:
有同學常為這樣的事而苦惱,覺得老師教的知識都記住了,但考試時卻不能正確作答。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這些知識在他的頭腦中是散亂的、碎片化的(如圖 1),因此答題時不能準確提取相關知識,或提取出錯。如果你頭腦中的知識是有規(guī)律、成體系的結構化知識(如圖 2),在運用時就能準確提取了。因為我們的大腦處理不了太多零散復雜的信息,大腦更喜歡結構化的信息。如何讓碎片化的信息結構化呢?這就必須對散亂的信息進行梳理、歸納、整合。
(改編自微信公眾號“給思考留點時間”)
材料二:
結構化思維就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從而有效表達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結構化思維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思考問題,對復雜信息進行梳理歸類,并對問題進行剖析,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它還能把復雜問題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小問題,再逐一解決,最終把問題全部解決。
2.能理清思路,清晰地表達。結構化思維能幫助我們思路清晰地表達觀點,利于他人理解。在說話時運用“因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 X方面,應該……;在Y方面,應該……”等表示邏輯關系的詞語,能讓表達更加清晰。
3.幫助構建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一個樹狀結構,建立了這種結構后,在后續(xù)學習時就能將一個個知識點添加到知識樹上去,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知識體系。
(改編自周國元《麥肯錫結構化戰(zhàn)略思維》)
材料三:
用結構化思維來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尋找結構,尋找結構的關鍵又在于找到拆分或歸類的維度,尋找結構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
1.自上而下找結構
自上而下找結構主要適用于對一個主題或問題進行拆分。先對主題或問題進行結構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維度進行拆分),建立起一個框架,再將已有的信息或解決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語文老師這樣教寫議論文:開篇亮出觀點,然后將觀點分解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層層遞進的),再用論據(jù)證明分論點,最后對文章進行總結。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樹狀結構或線性結構(也叫流程圖),如圖3、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