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認為誰是本文的主人公?研讀全文,說說你的理由。(4分)
八、作文(50分)
24.請以“_______,那么珍貴”為題寫一篇文章。
寫作要求:
(1)把題目補充完整。
(2)文體不限。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5)行文中出現城區(qū)(縣)名用“新城區(qū)”,校名用“希望中學”,人名用“小張、小王……”。
參考答案:
選擇題:
1. D(“汲”應念“j픓數”應念”shù”)
2. B(應為“矯健”)
3. D(“駭人聽聞”是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使人聽了非常吃驚。不和語意)
4. C(A項 有歧義;B項“杜絕”與“防范”語序不當;D項“弘揚”與“形象”搭配不當)
5. C()
6. B(“魯智深”改為“林沖”)
7. B(“開花前葉片幾乎落盡”是“宮粉羊蹄甲”紫荊的特點)
8. C(喜陽而非喜陰)
9. A(文章沒有介紹紫荊的花形,只介紹了它的也葉行)
10. A(布:映照)
11. C(“之”代詞)
12. A(甲文第二段應為“正面寫魚,側面寫水”)
13.(1)(魚兒)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樂。(“往來”“翕忽”“樂”翻譯各1分)
(2)(山中)野味野菜,各種各樣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舉行宴會。(每個短語翻譯個1分)
14.次(停留)或者“到”“抵達”;書(書信,信件)
15.思念家鄉(xiāng);時光流逝(時序交替、季節(jié)變遷、新舊更迭等)
16.略
17示例:(1)以別開生面的形式演繹民族文化,雅俗共賞,獲得群眾好評。
(2)民族文化藝術助推當地經濟發(fā)展。
(3)民族文化進校園,讓民族文化得到重視、傳承和發(fā)揚。
18.示例:民族文化大家談 民族歌舞顯魅力 多彩的民族服飾 探尋民間技藝
身邊的民俗小吃
19.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育才中學學生會主席張華。我們學校將舉行關于“弘揚民族文化”的研討會,誠摯邀請您來參加。請問您有時間嗎?
20.(1)因為人們誤會小女孩是個心術不正的人(2分)
(2)因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況,誤會解除。(2分)
21.(1)“忙”,連忙之意。寫出了丈夫毫不遲疑的情態(tài)(1分),表現了他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質(1分)
(2)“怯生生”,膽怯畏縮(擔心害怕)之意(1分),表現“我”對女孩的關心和歉疚之情,擔心刺激或傷害到她。(1分)
22.不能刪(1分)(1)本段對人物形象有塑造作用。通過丈夫與眾人的對比襯托出丈夫友善待人、富有同情心的形象(1分)
(2)丈夫的話對友善助人的主題有暗示作用(1分)
(3)與首段呼應,又為文末埋下伏筆,使全文結構嚴謹(1分)
23.示例1:
“小女孩”是主人公(1分)
(1) 標題“賣面包的小女孩”暗示了文章主人公(1分)
(2) 故事情節(jié)緊緊圍繞“小女孩”來展開,買面包—被拒—被無視—被驅趕—得到幫助,小女孩是誤會產生和解決的中心人物(1分)
(3) 文章通過“賣面包的小女孩”的人生遭遇來表達主題:我們應該友善地對待和幫助身邊弱勢群體(1分)
示例2:
“我”是主人公(1分)
(1) 人物刻畫上,文章對“我”的著墨最多(1分)
(2) 文章的主旨是通過“我”對賣面包的小女孩前后態(tài)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1分)
(3) 情節(jié)構思上,“我”是線索人物,眾人的表現都是從“我”的眼里看出來的,誤會的解除也是通過“我”來完成的(1分)
示例3:
“丈夫”是本文的主人公(1分)
(1)“丈夫”最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中心,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1分)
(2)文章是以“小女孩賣面包”的故事為載體,通過“我”和群眾的表現來對比襯托丈夫的正面形象,從而表現出友善主人的主題,文章主題也借丈夫之口暗示(1分)
(3)從情節(jié)構思上看,丈夫是關鍵人物,他的在場和缺席直接影響到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丈夫在場,小女好賣出面包;丈夫不在病房期間,小女孩受到冷遇,丈夫出現,數落了“我”,我的意識有所轉變才會有后面的牽掛與詢問,最終才會留錢給小女孩(1分)
示例4:
“我”和“小女孩”都是主人公(1分)
(1) 兩人都是文章主要描寫對象,人物形象典型(1分)
(2) 文章主旨的表現離不開兩人的共同作用(1分)
(3) 情節(jié)的展開與推進也與兩人密切相關。(1分)
24.作文評分略,可以參看往年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