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高考試卷

12的湖南高考語文試卷答案解析

[移動版] 作者:佚名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湖南卷語文真題解析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順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xīn  瓊樓玉宇qióng

B.捕獲pǔ  萌動méng  清純chún 震古爍今shuò

C.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

D.宮闕què  散漫sǎn  積淀dìng 寵辱不驚chǒng

【答案】A

【解析】B項“捕獲”讀音為“bǔ”;C項“炫目”的讀音為“xuàn”;D項“積淀”的讀音為“diàn”。解答本題需要考生牢記“多音讀次音,形聲莫套讀和方言要糾錯”三大原則,平時的讀和說中使用普通話,練習普通話,這樣才能減少方言讀音的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層級為A。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冀望 建檔 捷足先登  寧缺毋爛 B.抵御 修葺 玲瓏剔透  信馬由韁

C.壁壘 贖職 心馳神往  視如仇寇 D.緘默 疏!〉脡磐瘛 ⊥L響應

【答案】B
【解析】難度不大。具體為A項中的“寧缺毋爛”應為“寧缺毋濫”。C項中的“贖職”應為“瀆職”,D項中的“得壟望蜀”應為“得隴望蜀”。解答本題需要考生平時正確的讀寫的積累,否則很容易錯選。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能力層級為A。

3.下列選項是四則“遺失啟事”的主要內容,其中表達通順、得體的一項是( )

A.本人昨天在體育館遺失一副紅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時聯(lián)系鄙人,不勝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丟失《隨想錄》一書于閱覽室,期盼拾得者璧還原物,謝謝喲。

C.本人昨日在圖書館不慎丟失黑色眼鏡一副,希望拾得者與我聯(lián)系,不勝感激。

D.昨日本人遺失飯卡于學校飲食服務中心,肯請拾者高抬貴手交還,萬分感激。

【答案】C
【解析】A項錯在“鄙人”,謙辭,舊時用于自稱,此處不得體。B項錯在“璧還原物”,敬辭,用于歸還原物或辭謝贈品,“璧”敬稱對方的東西,D項錯在“高抬貴手”,這個成語是舊時懇求人原諒或饒恕的話。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過去了。不合語境。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語言得體,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同時將病句與成語一并考查。能力層級為C。

4.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夏日西齋書事》一詩畫橫線處,恰當?shù)囊豁検牵ā。?/P>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  ,滿庭鳥跡印蒼苔。

A.只道林間無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門巷深深過客稀  D.寒氣偏歸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內容照應,這首詩是《夏日西齋書事》,詩人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幽靜清美的夏日圖畫,體現(xiàn)了詩人此時寧靜淡遠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種“心遠地自偏”的意境,這種人跡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當時詩人的心境,且與下句“滿庭鳥跡印蒼苔”相照應。再看平仄押韻,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韻且為仄聲,即可排除C、D;從平仄來講,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對,且主要看2、4、6三個字,第二句為“影、沉、勢”,即仄平仄,那么所填這句所對應的三個字亦應為仄平仄,那么,A項是仄平平,B項是仄平仄,C項是仄平仄,D項是仄平仄,即排除A項;解答本題首先需要通讀全詩,理解詩意,詩意理解準確的話,可以直選答案。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準確、鮮明、連貫,能力層級為E。通過詩句留白的形式考查語言表達的準確、連貫,同時還考查了一定的古詩文閱讀理解能力,題目新穎,但難度不大。

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自戒 鄭思肖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于家,藹于鄉(xiāng),不以害遺于人,斷無后殃。無行之人,譎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貪涎滿吻,并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雖死且有謀,馀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閭里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后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將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懼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議人,則幾于小人;能自檢其身,則不失為君子。終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凜凜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進于道,期為君子之歸,故書以自戒。

(選自《鄭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譎佞殘妒,塞于胸間  譎:詭詐

C.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  劫:劫持

D.期為君子之歸    期:希望

【答案】C
【解析】“劫”有三種解釋:①劫持,強奪;《荊軻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②威逼,脅迫;《六國論》中有“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語,天地一成一敗叫一劫,成語中有“萬劫不復”。此處根據(jù)語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這里應該是“威逼,脅迫”之意。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遺善為閭里傳      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懼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C.妄以言議人,則幾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D.終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視也,亦若此也

【答案】D
【解析】A項兩個“為”均表被動,B項兩個“之”均為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C項兩個“以”均作介詞,解釋為“用、拿”,D項第一個“其”表反問的語氣詞,第二個“其”代詞,可譯為“它們”。解答本題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語言環(huán)境幫助理解虛詞,同時還需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

7.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義,修身正己,為人稱道,無論其貧賤富貴,都可結交親近。

B.作者為人行事緊隨父親足跡,唯恐有所背離,表現(xiàn)了他對父親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寫法上,文章將“有行之人”和“無行之人”進行對比,意在為“自戒”張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誡自己并勸諫他人努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以達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D
【解析】從題目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勸諫他人”。解答本題需要考生的細心,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比對選項與原文信息的異同,難度不大。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能力層級為C。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3分)

(2)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4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3分)

【答案】(1)有品行的人,綱常法紀嚴明,一舉一動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貧困也不認為不富足,無緣無故給他東西尚且不接受,何況是用不正當手段去謀取呢!

(3)得到這樣的人并與他交往,不是損害我,實在是對我有好處。

【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點(1)行:一詞多義,此處指品行;森然,嚴明的樣子;法度,名詞作動詞,符合法度。(2)雖,即使。與,給予。無故,古今異義,無緣無故。妄:胡亂,引申為行為不正。(3)若人,這樣的人。益,對……有好處。兩個“也”字判斷句。本題的三個文言翻譯句子,特別需要理解的是實詞意思,考生務必把語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語境中整體考慮,以提高理解的正確率,還需注意翻譯語句的通順合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層級為B。

(二)文言文斷句。(3分)

9.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

B.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

D.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答案】B
【解析】本題新穎而又回歸課本,對很多考生來說是熟悉的陌生題。單憑感覺很難選出答案,需要冷靜地去分析對與錯。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與選修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中。

A項出自必修四《蘇武傳》課后第三題,意思是:“您過去憑著單車出使到擁有強兵的敵國,逢上時運不佳,竟至伏劍自刎也不在乎;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差點死在北方的荒野。壯年時奉命出使,滿頭白發(fā)而歸!

B項出自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后第四題,意思是:“當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時候,就當時的形式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人卻往往因為膽小而不敢有這樣的表現(xiàn)。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了敵國。回來后有對廉頗隱忍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惫收_的斷法是“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土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原題就是加標點。

C項出自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課后第三題,意思是秦穆公對于晉國來說,相處很長時間了,他們之間的信義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燭之武說的利益,拋棄晉國就像擤鼻涕吐唾沫,從鄭國又得到了什么呢?

D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這是對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和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孟子見梁惠王》的延伸閱讀,強調民本思想,意思是“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這護城河,筑牢這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wèi)城池、國家,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那么這就可以行得通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四個選項均出自課后練習題。出題導向很好,引導師生回歸教材。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10.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8分)

度破訥沙①(其二)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②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鸊鵜泉:泉水名。

(1)從題材來看,這首詩屬于  詩。(2分)[來源:學科網(wǎng)]

(2)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答案】(1)邊塞(2)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zhàn)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xiāng)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xiàn)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解析】詩題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訥沙”。據(jù)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號稱最大。唐憲宗元和初,回鶻曾以騎兵進犯,與鎮(zhèn)武節(jié)度使駐兵在此交戰(zhàn),詩應是概括了這段歷史。“破訥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這首詩主要贊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zhàn)斗而寫戰(zhàn)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fā)揮了絕句特長。通篇造境獨到,聲情激越雄健,頗得盛唐神韻。

詩的頭兩句寫部隊凱旋越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才寫“平明日出”可知,這時黎明還沒有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時而錚鏦之鳴響。棲息在沙磧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呼騰空飛去!皯(zhàn)初歸”是正面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寫其影響所及。首句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三句寫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zhàn)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這是一幅極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沙迷漫的大漠上,本來很難見到天清日麗的美景,而此時這樣的美景竟出現(xiàn)在戰(zhàn)士的眼前。同時,戰(zhàn)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胄發(fā)出。這里,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渾然一體,物我不分。清人吳喬曾在《圍爐詩話》里對這首詩解讀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D。第一次考專題考意境。

11.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      。(屈原《湘夫人》)

(2)閭閻撲地,    ;舸艦迷津,      。(王勃《滕王閣序》)

(3)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答案】(1)洞庭波兮木葉下

(2)鐘鳴鼎食之家 青雀黃龍之舳

查看更多湖南 2012高考語文試卷資料
隨機推薦